元、明時期中國數壇衰退探究
宋、元以前,中國在世界數壇上長期居于領先地位。但在元、明(公元14世紀—16世紀)間近三百年,中國在數學方面出現了明顯的衰退。我國著名中算史家李儼稱這一時期是“中算沉敘時期”。
十五世紀,當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意大利等國興起,且出現了蒸蒸日上的局面時,中國的科學技術卻不僅處于停滯狀態,而且日趨沒落、不斷衰退。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從社會原因分析,首先是由于元朝以后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曾長期經營農牧業為主的統治者錯誤地認為,發展工商業必定要影響農業,因而對工商業采取了限制的辦法。加之社會上重農輕工商的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認為“農桑為本,工商為末”。從而壓制了工商業以及與之相關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中國在數學、力學、天文學及各種應用技術方面開始落后于世界上先進地區。其次,是由于嚴重的奴化教育和腐敗的科舉制度。當時歐洲一些發達地區已建立的各類普通學校和大學,開設了文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課程,培養了大批科學技術人才。正是這些人在歐洲科學技術的興起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而當時中國實行的教育制度完全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奴化教育,教育的形式仍停留在陳腐落后的私塾階段。教書先生只知讓學生背誦《四書》《五經》,他們鄙薄技藝,不懂也不能教授科學知識。始于隋朝的科舉制度在元朝以后,完全成了束縛人們頭腦的文字游戲。在如此的經濟和文化氛圍中,自然不可能產生創立新學說和新理論的科學家。
從數學本身因素分析,注重具體的計算而忽略抽象思維與推理是阻礙數學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國數學發展史上雖創造過許多項領先當時數學發展的世界紀錄,但這些成果大都是一些具體的計算事實,缺少把零散問題整理發展成系統學科的指導思想。正如李約瑟(Needham,J.1900—)所說,中國數學“只重視具體數字,并阻礙他們去考慮抽象概念,中國人重視實踐經驗的性格總是使他們傾向于這方面發展”。其次,從近代數學發展來看,形式化的數學語言是數學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完整的數學符號系統是數學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而在我國古算學中,缺少先進的數學符號系統,因此數學在經過了一個時期的發展之后,勢必要形成一段停滯不前的局面。此外,中國古代在學術方面缺少必要的交流,長期以來與世界學術界交往甚少,國內一些數學大家之間也很少有交流。這也阻礙了數學的發展。
上一篇:債臺高筑拍賣球星
下一篇:元代科舉的左右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