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病逝前未了的心事
俞平伯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和學者,又以“紅學家”馳名中外,一生的榮辱與此相關連。1922年他受到胡適《紅樓夢考證》的啟發,開始與好友顧頡剛通信討論《紅樓夢》后四十回高鶚的續書等問題。當年由俞平伯單獨把它整理成一部《紅樓夢辨》于1923年初出版(解放后改名《紅樓夢研究》),顧頡剛為這本書作序,成為我國“新紅學派”的代表作之一。到1954年因為毛澤東主席點了俞平伯的名,在全國廣泛地開展了一場對他在《紅樓夢》研究中“唯心主義觀點”的批判,把不同的學術觀點當作政治錯誤進行圍攻。但俞平伯并沒有完全終止《紅樓夢》的研究工作,幾年后與人合作出版了《紅樓夢八十回校本》,還寫了《關于十二釵的描寫》等著名論文。最不幸的是“文化大革命”中,他保存的《紅樓夢》有關的全部資料、筆記,都被抄家的“紅衛兵”毀掉了,從此無法再做研究工作,本想糾正過去的偏失因無資料搞不了。
晚年時期的俞平伯竟不喜歡稱他是“紅學家”,說他僅是讀過《紅樓夢》而已,其心境十分復雜難猜,他在這方面的研究成就是公認的,后來還出版了《俞平伯論紅樓夢》一書。1986年11月俞平伯應邀赴香港講學訪問,這是他晚年最后一次遠行和學術活動,講演專題是《索隱派與自傳說閑評》,多有新的學術見解,在香港引起了很大轟動。1990年4月俞平伯再度病倒,不久連說話都很困難,有一次用顫抖的手勉強寫下幾張僅能辨認的小紙條,一張上寫著這幾行字:“胡適、俞平伯是腰斬紅樓夢的,有罪。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大是大非!”雖然他垂老有病,并不堅持舊觀點,不滿意自己和胡適對后四十回的考證,實在太難得。而這正是他逝世前唯一牽掛不下的心事,或許是壓抑多年的一次大傾瀉。俞平伯又曾對長女說過:“我不能寫了,由你們完成,不寫完書,我不能死!”這更是飽含憤慨與遺憾的一樁人生心愿。可惜太晚啦,俞平伯這位終生研究《紅樓夢》的老學者,誰能代替他呢?
上一篇:作壁上觀的失誤
下一篇:債臺高筑拍賣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