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全傳人馮質彬的早逝
京韻大鼓被人們看作曲中之王,擁有數量相當可觀的從藝者,僅天津一地,近百年來較有成就、有名望的京韻大鼓藝人就不下一百五六十位。京韻大鼓藝人大多宗劉寶全,多數是私淑劉的技藝,有的就靠聽劉寶全的唱片來摹仿,真正得到劉寶全指點傳授的實在不多。劉寶全一生慎于傳藝,吝于收徒,唯恐不得其人而使藝術受損失。馮質彬則是一個例外。
馮質彬,小劉寶全二十歲,天津人,世居蘆莊子(今和平路西側)。原經商,樂于助人,人稱馮八先生。他酷愛劉寶全京韻大鼓藝術,潛心學習觀摩劉寶全的演出,追隨劉寶全于各雜耍園,幾乎每場必到,有時就站在雜耍園的窗外靜聽,樂此不疲。時日既久,被劉寶全發現,深為感動,竟打破戒律,親自對他的演唱給以匡正指點。兩人的交往誼在師友之間。馮質彬在走票演出當中逐步提高,后馮質彬家境漸落,乃于四十余歲“下?!闭匠蔀橐幻╉嵈蠊难輪T。三十年代后經常出演于各雜耍館和電臺,很受觀眾、聽眾的歡迎。
馮質彬的演唱,很得劉寶全的神韻,開頭幾句非常象劉寶全。因為他有文化,曾經鉆研過金石書畫,對于韻學又頗有心得,所以演唱時對于字音的尖團、平仄等都十分講究。工架也頗可觀。另外,他的面貌也與劉寶全有些相像。于是,有人把他比做京劇界力摹譚鑫培的言菊朋。只是他的嗓音略欠圓潤,是美中不足處。
1942年,馮質彬臥病,日漸沉重,醫藥罔效,生活陷入困窘之中,劉寶全對他的情況十分關切,常常給予資助。后來,劉寶全決定自己在新中央為馮質彬演出一場“搭桌”(即義務演出,以票房收入資助同行藝人),并貼出了拿手的曲目。憑劉寶全的叫座力量,通常都可以上八九成座,一場義演的收入對于貧病交加的馮質彬將是續命的靈藥。但是,時處日本統治之下的天津,業已百業凋蔽,而且天不作美,義演的當天大雪紛飛,竟不能上座,一場下來,僅得到五十余元,劉寶全大失所望,原擬天暖之后再安排義演,而馮質彬的病勢已不能挽回,不久就病故了。身后蕭條,還是靠同行周濟才草草辦完后事。
馮質彬藝業既有所成,在鼓曲界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死使劉寶全少一真傳弟子,京韻大鼓又缺了一名男演員,本來就陰盛陽衰的鼓曲隊伍更見凋零。四十年代以來,幾乎沒有再出現京韻大鼓男性著名演員。
上一篇:劉備猇亭之敗
下一篇:劉志丹冤案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