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的名園
歷代的名園如阿房宮、艮岳、圓明園及許多私家園林,都因朝代的變遷,戰(zhàn)亂不斷而毀壞,許多至今不留任何痕跡。倒是一些寒士于無可奈何之中在紙上設(shè)計的園子反而傳世了,如《冰雪攜》載劉士龍《烏有園記》。不過空中樓閣,而后人憑文章看已無實物的古代名園,也一樣是空中樓閣。紙上造園水平較高的恐怕要算清代的黃周星了。他生于明萬歷三十九年(公元1611),崇禎十三年進士。五十七歲后生了兩子,認為可以死了;在已出嫁的女兒家住了幾年,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五月、六月、七月連續(xù)三次在潮州投水自殺,都被救起,后絕食而死。他所撰《將就園記》為人展現(xiàn)了他的紙上名園——將就園。作者用不著考慮人力和物力便為自己造了一個理想的園林。明代中葉后,私人園林盛行,而黃周星建不起園,又不甘心,遂造紙上名園。《將就園記》一開始便寫道:“自古園以人傳,人亦以園傳,今天下有園者多矣,豈黃九煙而可以無園乎哉!”“吾園無定所,帷擇四天下山水最佳勝之處為之;所謂最佳勝之處者,亦在世間,亦在世外,亦非世間,亦非世外,……。”如此,黃周星也有了宛然如生的園林了。
作者把自己的“園子”安排在崇山峻嶺,湖泊溪流之處,這里“山巔有泉,飛流直下,搖曳為瀑布”,這里有“羅浮嶺”,“至樂湖”;有“百花村”、“桃花潭”,四時景致畢備,而作者仍自謙為“將就主人”。
《園記》體現(xiàn)了我國文人墨客傳統(tǒng)的風景審美意識,作者深受老莊哲學(xué)、佛教思想的影響,如:“西園之外,皆溪流環(huán)之,而中復(fù)一溪,逶迤流亙南北,形如太極,實為園之界。”
“將就園”雖為作者異想天開之作,仍不失為一個品位很高的園林,留傳至今,勝過放多實際上的名園。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了文士寒苦,畫餅充饑聊以自慰的行為。《園記》的結(jié)尾道出了這種思想:“于是主人復(fù)岸然對客曰:‘誰謂九煙無園者?若此區(qū)區(qū)者,謂非九煙之園乎哉!’客乃唯唯而退,于是九煙曰:‘有園’,天下萬世之人亦莫不曰:‘黃九煙有園’!”至此,黃周星因何而造“紙上將就園”便一目了然了。
上一篇:紙上得來終覺淺
下一篇:紙上談兵終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