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珪嚴于律己,失于明察
朱珪,順天大興(今屬北京市)人,乾隆十三年(1748)進士。學問淵博,品行端方,為乾隆、嘉慶兩朝之名臣。歷官侍讀學士、福建、湖北、山西按察使、翰林院侍講學士。日講起居注官、會試同考官、內閣學士、浙江學政、安微巡撫、兩廣總督、兵部、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等。朱珪以清廉著名,身居宰相高位,而從不貪污受賄,清介持躬,生活刻苦如寒士。為人性情醇厚。遇有少年紈绔,貪黷驕奢的公子哥兒,朱氏多行規勸。朱珪死時,臥處僅一布被布褥,其住處也只有殘書數箱而已。嘉慶皇帝賜以挽詩,有“半生惟獨宿,一世不言錢”之語。朱珪崇高清廉,便有投其所好者。有一個貪官,知道朱氏之嗜好,便穿上破衣襤衫去拜見朱公,從早到晚談論的都是安貧樂道之說,朱珪對此人頗懷好感,并從此對他倍加信任。不久,這個人因獲罪被譴戍邊,釋放回來以后,善良的朱珪負責選拔官吏,便竭力為其昭雪平反,力爭恢復其官職。尚書彭元瑞對朱珪歷數此人貪財枉法的行徑,朱氏非但不信,還怒氣沖沖地反駁道:“象他這樣的人,可稱得是忠于朝廷,友于家庭,是當今的閔子騫和顏回,怎么能用貪名污辱他呢?”同時又引經據典地議論一番。
朱珪十九歲中進士,從此在仕途上一路順風,步步高升,位居宰相,一生以清廉自詡。時人稱其性醇厚,乾隆目其為書生,有婦人之仁,為人迂闊。嘉慶也稱其未脫書生習氣。兩位皇上的評語,頗能切中要害。屬下貪吏投其所好,穿破衣,談安貧,妄圖以此博得朱珪信任,升官發財。而朱珪不能明察,反而將此貪吏比作孔子門生中忠厚仁愛的典型人物閔子騫和安貧樂道的楷模顏淵,足見其迂腐的程度。一個好的官員,不僅能嚴于律己,還應善于察人。
上一篇:朱珍中詐降計全軍覆沒
下一篇:朱載堉的激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