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走私貿易的嚴重后果
隨著“中草藥熱”風靡世界,我國中藥資源日見匱乏。
杜仲樹皮具有奇妙藥效,血壓高的患者服了可以降壓;血壓低的人服后又能升壓,獨特的“雙向調節”功能使任何化學降壓藥都無法企及。杜仲藥用價值的新發現使這味古老中藥在海外市場身價倍增。1987年每公斤杜仲皮市價12元,到1988年竟達到70元,一株樹能扒下幾百元的樹皮,這種難以抵御的誘惑,使搶剝搶購杜仲之風立時蔓延全國。貴州遵義、四川巫縣、陜西略陽等地一片片茂密的仲林轉眼間蕩然無存。按入藥標準,樹齡達15年以上才能采剝,藥農還立下了隔年環剝的傳統規矩。可現在,在東南一帶杜仲產地,山民們把到了采藥樹齡的樹整棵砍倒,從頭到根統統剝光,不到采藥樹齡的樹皮難剝,就用木棍,石塊砸松硬剝。杭州植物園幾十株供觀賞的杜仲竟也被盜剝,剩下的幾株被守園人憤而涂——漆黑的瀝青。
有褐色黃金之稱的麝香近十幾年來不斷流失。僅1987年1至5月份,走私到日本的麝香就達1.41萬兩,相當于14萬只珍貴的野麝命喪黃泉。日本是無麝國,以麝香為主要原料的“救心丹”卻在國際市場上創匯8000萬美元,而中國年出口近千種丸散膏丹的全部換匯額才是6000萬美元。在麝香大量流失的同時,國內收購計劃年年落空。1987年中國藥材公司從傳統麝香產地青、藏、川僅上調到20公斤。1988年連一斤也沒收到。江南最負盛名的百年老店余慶堂,紫血散、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等30余種已繼承了百年的“救命”成藥,因缺麝香而全部從柜臺消失。1986年麝香的黑市價達到每公斤4萬元,金錢的誘惑使麝鹿遭到洗劫。川藏交界的阿壩、甘孜等出名的產麝區如今已成無麝區。
甘草是著名的草藥,又是固沙植物。在生產甘草的國家中,兩伊因連年戰亂早已停止出口,美、蘇為保護生態制訂了嚴格禁止出品的保護政策。國際上只剩下中國還在獨家經營甘草出口貿易。甘草國際價格看漲,引起國內諸多方面競相插手,百家經營。高價爭購誘發的一場“挖甘草熱”在中國北部蔓延。席卷而去的挖甘草大軍到處留下深達1米多的密密砂坑。農牧漁業部環保科研監測所張壬午談起寧夏塵暴遮天、水位下降的景象嘆息說:“挖甘草換匯的錢,再想用來恢復生態是絕不可能了。”一批從新疆調查歸來的專家警告說,甘草蘊藏量已不足50年代的1/5。照此下去,我國甘草資源將枯竭,千百家中藥鋪只好關門休業。
中藥材既是藥用植物,又是經濟作物,是我國傳統的寶貴資源。由于貿易走私,管理失控,已面臨資源枯竭的命運。遺憾的是,我國有關部門,對中藥的生產和出口,還沒有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
上一篇:中耳負壓究竟是怎樣產生的
下一篇:中計謀欽察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