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船與航海由先進到落后
古代中國的造船技術,遠遠超過當時的許多國家,居于世界前列。
甲骨文中舟的象形字是月、、,從它的象形結構來分析,已不是人類最初的船——獨木舟了,很象板材結構的船只,而由木板造船,大致從商代開始。
到了春秋戰國,已有了專設的造船廠——船宮。當時,除了用于運輸之外,諸侯國之間的戰爭還產生了新的兵種——水軍。在一些出土的春秋戰國的文物中,也常見戰船攻戰的圖飾。
氣吞山河的秦始皇兼并六國,曾擁有一支可觀的船隊,這支船隊負責運糧,在征伐南方的戰爭中起到了很大作用。秦始皇還曾派方士徐福率數千童男女渡海求仙,遠航大海的行動本身就說明了當時造船與航海的水平。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建立過一支訓練有素的水軍,制造了高大的樓船,并以此渡海攻高麗。
三國時期,孫吳以水軍立國,有戰船數千艘,赤壁一戰,就是憑借水軍打敗了曹操。吳國的將軍衛溫曾率艦隊渡海遠航,至熱帶地區的夷州;孫權多次派遣艦隊出海,或北上擊遼東,或南下征海南,開了大規模航海的先河。
唐代是古代封建社會的鼎盛期,有吞吐四海的氣勢,唐人所造的海船巨大恢宏,結構堅固,抗風力強,阿拉伯商人常乘中國帆船往來于東南亞一帶。唐代的航海事業很發達,有兩條通往海外的固定航線,一條由山東登州下海航至高麗勃海道;一條自廣州出航,經東南亞再西至阿拉伯。這兩條航道,是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道路,對唐代的繁榮作出了貢獻。
唐德宗時,荊南節度使李皋創制了槳輪船。史書上說這是一種新型戰艦,用腳踏二輪前進,翔風破流,疾苦掛帆席。槳輪船是把槳輯改制為槳輪,把槳輯的間歇推進改進為槳輪的連續運轉。槳輪船的出現,無疑是船舶航進技術的一個里程碑,李皋創造的槳輪船是當時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歐洲人在700多年以后才制造出槳輪船。
宋代的造船與航海更具特色,首先,海船載重在1500噸以上,船上有商店、還可釀酒、織布,并載有數百人一年多的口糧,很有些現代航空母艦的意味,所以被稱為“神舟”。其次,槳輪船在宋代已廣泛使用,農民起義領袖楊么,以洞庭湖為根據地,憑借的就是槳輪船。此外,造船業的發達刺激了航海技術的進步,在宋代遠洋航行中的船隊已使用指南針測定航向。在世界航海史上,中國是最早使用指南針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和使用,對航海、探險、商業,甚至殖民等方面都有著難以估量的巨大影響。
宋元時期,在太平洋上壟斷航運的阿拉伯人讓位于中國。到了明朝,中國的船隊在海上更是輝煌一時。明代的造船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鄭和七次下西洋,所帶的船隊由近300只船組成,船上隨員有2萬多人,最大的船長44丈,寬18丈。鄭和率領這只浩浩蕩蕩的船隊,遍訪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最先開辟了中國到非洲東岸的航路。這一航海壯舉馳名中外,充分證明了明代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高超。
自16世紀以后,資本主義在歐洲萌發,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刺激了歐洲造船業的迅猛發展。到了19世紀,中國的造船和航海,已遠遠落在歐洲列強的后面,當侵略者用中國發明的指南針和火藥,遠航萬里來轟擊中國的大門時,這慘痛的教訓應當是每個中國人也不該忘記的。
上一篇:中國選手被同胞擊敗
下一篇:中國鐵路機車超期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