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金代中都蘆溝橋
一稱“盧溝橋”。坐落在北京西永定河上,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1192年),清初重修。長265米,寬約8米,由11孔石拱組成聯拱。在各孔關系上采用拱券的結構,相鄰兩孔有一個共同的拱腳,使各拱結成整體。這就叫拱橋。橋旁建有石欄,其上雕刻有485個大小石獅子,神態各異,生動活潑。馬可·波羅在其游記中曾稱之為“一座極美麗的石頭橋”,“老實說,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盧溝橋造型美觀,堅實穩固,歷經800多年仍然無恙,表現了中國古代建橋工程技術的高度成就。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量詞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銅鏡制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