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格里作繭自縛
耐格里(1817—1891)是德國著名的植物學家,反達爾文主義者。1877年9月20日他在慕尼黑召開的德國自然科學家和醫(yī)生第五十次代表大會上,做了《對自然界認識的界限》的報告,他認為,我們只能認識量的差別,不能認識質(zhì)的差別;我們只能認識有限,不能認識無限;我們只能認識個別,不能認識一般,他高談闊論地說道:
“我們只能認識有限的、暫時的、變動的東西,只能認識程度上不同的、相對的東西,因為我們只能把數(shù)學概念轉(zhuǎn)用到自然物上,只能根據(jù)從自然物本身得到的尺度來判斷自然物。我們不知道任何無限的或永恒的東西,任何常住不變的東西,任何絕對的差異。我們準確地知道一小時、一米、一公斤的意思是什么,但我們不知道時間、空間、力和物質(zhì)、運動和靜止、原因和結(jié)果是什么”。
在耐格里看來,質(zhì)、無限、一般等都是不能用量來計算的,凡是不能用量計算的,都是不可認識的,他進而否認了自然界中存在質(zhì)的差別。他的報告,系統(tǒng)地宣揚了不可知論的觀點,是當時自然科學中流行的不可知論思潮的一個代表作,耐格里本人也就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不可知論者和形而上學者。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認識的,整個人類的認識能力的發(fā)展是無止境的,人類的認識,就是一個在實踐的基礎上對客觀世界從不知到知,從不完全不確切的認識到比較完全比較確切的認識的辯證認識過程。不可知論者在科學探索途中存在著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
上一篇:緬甸昂山領導民族獨立遭暗算
下一篇:苗晉卿看風使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