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斥詩
一位著名的學者,對文學藝術有著極深刻的體會,他不僅懂詩,而且愛詩,但是在他本人的著作之中,卻充滿了對詩和詩人的斥責,他就是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柏拉圖。
柏拉圖出身于雅典的貴族階級,所著《文藝對話集》包括《大希庇阿斯》、《伊安》、《會飲》等篇。他站在貴族階級的立場,在思想上與代表民主勢力的論敵勢不兩立。眾所周知,古希臘的文學藝術成就是極其輝煌的。神話、史詩、戲劇等都在希臘人中發生過深廣的影響,得到了無上的尊敬,文學藝術家是公認的教育家、第一批哲人、智慧的祖宗和創造者。在柏拉圖所處的時代,文藝仍然是希臘人主要的消遣方式。柏拉圖從自己的階級立場出發,對希臘文藝遺產進行了全面的檢查,他認為,希臘文化的衰落和道德風氣的敗壞要歸咎于文藝的腐化影響,并由此得出兩個結論:一是文藝給人的不是什么真理,一是文藝對人發生傷風敗俗的影響。
柏拉圖在提出文學家的兩大罪狀之后,就對他們下了逐客令。他認為理想國的統治者和教育者應該是哲學家而不是文學家。這是因為,其一柏拉圖認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文學藝術的世界是第三性的。這就否定了客觀現實世界的真實性,也否定了文藝的真實性,現實世界是對理性世界的模仿,文藝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所以文藝成了影子的影子。其二,柏拉圖鄙視人民群眾,鄙視勞動實踐,對古希臘文學藝術的創造者也是這樣,因為他們是奴隸和平民。其三,柏拉圖認為文學家的目的在于討好群眾,讓人的理智失去控制,讓情欲中的低劣部分得到不應有的放縱和滋養,因而破壞了正義。他曾說自己寧愿做詩人所歌唱的英雄,而不愿做歌頌英雄的詩人。他還認為詩人所塑造的英雄有很多的缺點,這樣的榜樣決不能使青年人學會真誠、勇敢、節制,成為理想國的保衛者。
柏拉圖斥詩的教訓顯而易見,他過于強調文藝的政治標準,抹煞了藝術標準;同時過分宣揚了文藝的畸形作用,即摧殘情感去片面地強調理智
上一篇:板垣退助在關鍵時刻退出民主斗爭
下一篇:棒球大王彼得·羅斯被終身禁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