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 鵡
羅 隱①
莫恨雕籠翠羽殘,江南地暖隴西寒②。
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注釋】
①羅隱:見《蜂》。
②隴西:指隴山(六盤山南段別稱,延伸于陜西、甘肅邊境)以西,舊傳為鸚鵡產地,故鸚鵡亦稱“隴客”。
【詩本事】
三國時候的名士禰衡有一篇《鸚鵡賦》,是托物言志之作。禰衡為人恃才傲物,先后得罪過曹操與劉表,到處不被容納,最后又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黃祖處,在一次宴會上即席賦篇,假借鸚鵡以抒述自己托身事人的遭遇和憂讒畏譏的心理。羅隱的這首詩,命意亦相類似。
【賞評】
此詩從詩人在江南見到的一只鸚鵡說起。這只鸚鵡被人剪了翅膀,關進雕花的籠子里,詩人安慰它說:且莫感嘆自己被拘囚的命運,這個地方畢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多了。話雖這么說,“莫恨”其實是有“恨”,所以細心人不難聽出其弦外之音:盡管現在不愁溫飽,但不能奮翅高飛,終不免感到遺憾。末二句是詩人勸說鸚鵡:雖善于學人言語,但還是不要說得過于明白吧,明白的話語反而難以出口啊。這里含蓄地表明語言不慎,足以招禍;為求免禍,必須慎言。顯然又是作者的自我比況。
這首詠物詩借用同鸚鵡說話的形式來吐露自己的心曲,勸鸚鵡實是勸自己。大而言之,詩中所蘊含的道理和孔子的名言“君子敏于行而訥于言”是一致的。
上一篇:《鳥鳴澗》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鹿柴》禪思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