灉湖山寺
張 說①
空山寂歷道心生②,虛谷迢遙野鳥聲。
禪室從來塵外賞,香臺豈是世中情③。云間東嶺千尋出,樹里南湖一片明。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將蘿薜易簪纓④。【注釋】
①張說:見《清遠江峽山寺》。
②寂歷:猶寂靜;冷清。
③香臺:燒香之臺,佛殿的別稱。
④蘿薜:用以指隱士的服裝。簪纓:古代達官貴人的冠飾。后遂借以指高官顯宦。
【詩本事】
開元二年(714)張說被貶到岳州,開元七年(719)遷并州都督,五年間,與趙冬曦、王琚、梁知微等人流連湖山,頻頻唱和,創作了大量山水詩,被稱作“得江山之助”(《新唐書·張說傳》)。張說的山水詩常以山水為載體,道出習禪之趣。
【賞評】
詩的開篇就道出了詩的主旨,因山之“空寂”而引發清凈“道心”。但是連續用“空山”、“寂歷”、“虛谷”、“塵外”等詞語來強調山寺環境,反而累贅,有堆砌之感。第一聯與第三聯分別從聽覺、視覺兩方面寫“靜”,“虛谷迢遙野鳥聲”一句,以遙遠、飄忽的野鳥叫聲襯托出山谷之空寂,不僅少有人跡,連鳥的叫聲也似有似無;“云間東嶺千尋出,樹里南湖一片明”一聯寫景,云的翻涌變化與山嶺的靜止形成對比,陽光照在水上,波光閃耀與湖的靜寂也形成對比,營造出山寺遠離塵囂的清幽境界。第二聯卻將這一意境割裂為二,突兀并破壞了全詩的整體感。這說明張說在將禪意化入詩境方面還有欠缺。不過,“云間”一聯寫靜景空境的手法很有新意,在王維輞川諸詩中經常見到類似景語,當然王詩的手法更為純熟圓融。
上一篇:《瀑布聯句》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靈巖寺》禪思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