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
殷憂不能寐,苦此夜難頹。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運往無淹物,年逝覺易催!
《歲暮》是詩人第三次離開建康,外任臨川內史時的作品。這時,詩人在政治道路上已經歷了多次的挫折和打擊,內心十分悲涼。詩歌頭兩句: “殷憂不能寐,苦此夢難頹”,便強烈地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憂愁和苦悶。歲暮隆冬的夜晚,大雪紛飛,寒氣逼人。詩人獨坐屋內,一股濃烈的憂愁和孤獨感深深地襲上心頭,使他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情沉重,精神不振,倍嘗著失眠,凄涼,寂寞的煎熬。這里詩人用“殷”(大)來形容自己憂愁的深廣;又用“苦”、 “難頹”進一步突出自身承受的巨大精神折磨。可謂獨出心裁,描寫憂愁,在謝靈運的詩歌中經常可見,如“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登池上樓》), “握蘭勤徒結,折麻心莫展”(《從斤竹澗越嶺溪行》)等,都是對內心孤獨和凄涼的描寫。但這些描寫,總是躲躲閃閃,也總會被“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一和“觀此遺物慮,一悟得所遣”的玄學氣息所沖散。而這兩句詩,卻猶如山洪爆發,奔騰翻滾,開篇便直抒了內心滾滾不絕的憂愁,讀者會不由得被詩人內心巨大的憂患,沉重地叩打著心扉。
詩人心愁莫展,懷著無限凄涼痛苦的心情向窗外望去。他希望室外的清景能使他心情坦然開朗,但此時的窗外,已不再是春天的草長鶯啼,更不是蒼翠的青山綠水了,而是“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凄慘月亮的蒼白光輝映照著死寂的厚厚積雪;北風怒吼,瘋狂地搖動著瘦骨嶙峋的樹枝,殘酷地抽打著積雪。大地在北風的淫威下,正發出痛苦而漫長的哀鳴。這兩句詩, “明月照積雪”是眼里所見之景, “朔風勁且哀”是耳中所聽之聲,但詩句卻沒有停留在描寫感官對外物的印象,而是由悅耳悅目深入到了悅心悅意,它已不是客觀的景物,而已成為作者心靈所造之景。一個“照”字,形象地描繪出月光和積雪在寒夜交輝中的慘淡景象,它不正是詩人內心孤獨凄涼的外在投影嗎?一個“哀”字,不也正表現著詩人內心難以抑止的悲痛和哀傷嗎?鐘嶸《詩品序》中說: “‘明月照積雪’,詎出經史?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這兩句詩沒用生僻晦澀的字詞,也沒有精雕細琢,只是真實地描摹出自己心中之景,從而形成了情景交融,韻味無窮的意境,成為歷來被推崇的古今勝語。
詩人透過窗戶目睹到的是這樣一幅“歲暮悲涼圖”,不但沒能減輕他的痛苦,反而加深了他的憂患: “運往無淹物,年逝覺易催”,他看到曾是充滿生機的大地如今卻變成這般凄涼,不由得感嘆起歲月的流逝和事物的變遷。世界萬物啊!都隨著時間的消逝而走向了衰亡,哪里能有永恒不變的事物呢!讀至此,我們立刻便會想到陳子昂《登幽州臺歌》中的詩句: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陳子昂登臺眺望,一腔壯志未酬的寂寞,使他感慨著時間的無情流逝和自身的孤單,從而灑下了點點的英雄之淚。在這里,謝靈運也由于多次的遭受打擊而飽嘗了遠離京都的孤獨,從而產生了時光易逝的慨嘆, “年逝覺易催”一句由感嘆“歲暮”升華為慨嘆綺年似水,老之將至。從而把詩人內心的孤獨凄涼推向了頂峰:人生啊!不正如水一般地流逝著,永不返回,我的一生不也很快就要進入暮年了嗎?
這首詩僅六句,三十個字,但詩歌卻一唱三嘆,由時序之暮到人生之暮,深刻細致地描繪了自己深沉的憂患和不盡的感慨。讀罷,令人回味無窮,愛不釋手。
此詩有人認為“后半似有缺”,大概是從八句格套考慮的。其實,描寫至此,藝術上已經十分充分,再多了,反有蛇足之嫌矣。
上一篇:孟冬寒氣至|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歲暮懷感傷|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