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釋宗渭
偶為看山出, 孤舟向晚停。
野梅含水白, 漁火逗煙青。
寒嶼融殘雪, 春潭浴亂星。
何人吹鐵笛, 清響破空冥?
這首詩象一幅帶有音響的山水畫,但其意境的深邃又非畫所可比擬。
頭兩句寫出游停舟。詩人的心情是閑適的,只是“偶為”而出,意在“看山”。但山色如何,都留于詩外。小船向著緩緩籠罩上來的暮色停下來了。停而未歸,可見是流連于此,樂而忘返。
中四句寫早春橫塘暮景。詩人的視線由近及遠,先發現了岸上的“野梅”。本來梅自紅、水自白,了不相干。但它們一上一下,十分靠近,有了一個“含”字連接,便把梅寫活了。她正盛開著,并不斷吸取塘中的營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水經過梅的過濾,也變得更加純凈,似乎還帶進了幽香。紅白交輝,相映成趣。
再往遠看,在暮色漸深的背景上,“漁火”點點,青煙縷縷。火和煙本是一回事,中間加上一個“逗”字,就把漁火歡快的跳動,引得炊煙陣陣騰起、隨風飄散的情趣傳達出來了;同時還使人聯想到夜漁的歡樂景象,充溢著水鄉生活的氣息。
遠處還有“寒嶼”,填補了水面的空曠、單調。它本已隱沒于夜色之中,但因比水更白的殘雪“融”而未盡,故尚依稀可辨,使人感到寒意猶存。再看近處,潭水泛綠,波光粼粼,繁星倒映,動蕩不已,一如全都從空而降,沐浴其中,跳動閃耀“亂”成一團,又使人感到暖上心來了。時間、節令、景物,特點鮮明,給人的感受也分外真切。
這四句都帶有水鄉特色。畫面靜中有動,似靜實動,各種景物還相互影響變化,只是快慢徐急不同。在靜美的外表下蘊含著一種不可阻遏的力。明暗相間,還表現出一個漸次變化的過程,使得景物恰隨時間的推移而顯現。取景無多,虛實相映,而水色天光、遠近景物均已被聚焦于眼底,自然美與人文美也已被熔于一爐。構成了一種清麗、恬靜、悅目賞心而又生機勃發的意境。
結尾兩句寫夜幕已完全降下,不見人蹤,上述畫面漸漸隱沒,而清亮的笛聲又起,劃破“空冥”輕快悠揚。所吹的曲子不得而知,但它必定使詩人分外陶醉,也必定會增強人們對江山如畫、生活甜美的詩意的感受。
詩中所寫的景物在江南水鄉隨處可見,并無奇山險水,卻引人入勝,韻味無窮。其妙處當在詩人傾注了自己的熱情于其間,又通過精當的文字把它提煉出來。人或論寫景詩曰:“天涯何處無美景,美景但屬有心人。物上心來心化物,妙筆揮成好詩文。”這首詩當屬此類。
上一篇:《楊柳·宋·王安石》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次韻中玉水仙花二首·宋·黃庭堅》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