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是一首詠史懷古的詩篇,它借六朝的遺跡,寫出了歷史上豪門貴族的衰敗,以今昔對比,展示了人事的更迭,歷史的變遷。
詩的前兩句“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以對仗的形式描繪出了烏衣巷一帶寂寞衰敗的景象。朱雀橋、烏衣巷東晉時是豪門世家聚居游樂的地方,想當年冠蓋輝赫,車水馬龍,街道上熙熙攘攘,一片鼎盛繁華。現在則完全是另一番情景:朱雀橋邊野草叢生,一些無名的小花冷冷落落地開放著;烏衣巷口不見行人,只有黯淡的夕陽照射著這條殘破荒涼的街巷。詩人只用“野草花”、“夕陽斜”六個字,便勾畫出了眼前的寥落場景,以自然景物暗示出人事滄桑。“花”,在這里用作動詞,當開花講,與下句“斜”字相對。第三四句,既沒有接著前兩句繼續作一般化的景物描寫,也沒有直抒胸臆寫自己的感慨,而是通過精細的觀察,從小處著筆,以燕子尋找舊巢這一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來反襯王謝豪門的衰落。從前在王導、謝安的華堂中筑巢的燕子,已經尋覓不到舊居,隨著歷史的演進,朝代的更迭,那些煊赫一時的豪門貴族的宅第早已不復存在,舊時的燕子只好飛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的家中去筑巢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是劉禹錫詩中頗為流傳的名句,對它的解釋也不盡相同。清代的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無論是當年王謝堂前的燕子飛進了尋常百姓家中,還是王謝子孫已淪為普通百姓,詩歌所表達的主題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通過對燕子的描寫,告訴人們歷史在前進,人事在變化,那些豪門權貴,終將逃脫不掉衰敗沒落的命運。
這首詩在表現手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對比鮮明,通過寫景狀物,生動地顯示出今昔變化;一是因小見大,通過對具體的、細微的事物的描繪,表現重大的、深刻的主題,揭示出舊事物必然滅亡的歷史規律。
上一篇:《三閭祠·清·查慎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二郎神·清·朱一是》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