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紅葉晚蕭蕭①,長亭酒一瓢②。
殘云歸太華③,疏雨過中條④。
樹色隨關迥⑤,河聲入海遙⑥。
帝鄉明日到⑦,猶自夢漁樵⑧。
[注釋]
①紅葉:秋日變紅的樹葉。蕭蕭:樹葉紛紛落下的樣子。
②長亭:古代道路上的驛舍,此處指潼關驛的驛樓。古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庾信《哀江南賦》說: “十里五里,長亭短亭。”
③太華:華山,在今陜西省華陰市南部,潼關的西南。
④中條: 山名,在今山西省境內,其西南端與潼關隔黃河南北相望。過: 一本作 “落”。
⑤關:一本作“山”。迥:遙遠。
⑥河:黃河。
⑦帝鄉:皇帝居住的地方,此處指國都長安。
⑧夢漁樵:回憶并向往著故鄉的打魚砍柴的隱居生活。
【題解】
此詩選自 《全唐詩》。闕: 皇宮前面兩邊的闕樓,此借指國都長安。驛: 驛站,是古代供驛馬和役差中途休息的地方。唐朝時的潼關驛在潼關西約一公里處,即在今潼河流經明清潼關故城處附近。此詩寫于詩人第一次入潼關赴長安時。
【簡析】
許渾第一次赴長安住宿潼關時,被潼關的形勢和景色深深地打動了,詩興大發,便情不自禁地揮筆在潼關驛樓樓壁上寫下了這首詩。詩歌開頭兩句,先勾勒出了一幅秋日行旅圖。中間四句,集中筆墨描寫潼關的典型風物。結尾兩句,交代了次日的行程,照應了開頭,又暗示自己此行并非為名利而來。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就很高。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云: “這詩雖是晚唐的詩,但是看他(它)格調,卻可直追初盛。中間兩聯,語氣的闊大,聲調的鏗鏘,煉字的遒勁,對仗的工穩,處處和盛唐詩不相上下。”特別是“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兩句,煉字精當,對仗工穩,以動寫景,畫面清新逼真,歷來被人們所稱道,自然是歌詠潼關的佳句之一。毛澤東同志很喜歡這一首詩,曾親手書寫珍藏。
上一篇:《秋日經潼關感寓》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秋晚度廢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