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
昔結絲絢侍帝宸①,青鞋今許向江津②。
憑君先對梅花說,白發相看意更深。
【注釋】
①絲絢:絲綸有文采。古代稱王言為絲綸,《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帝宸:皇帝。②青鞋:青布鞋,隱者穿用。語出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青鞋布襪從此始。”
【評說】
本詩選自陳衍《元詩紀事》卷一一。
虞集(1272—1348),元文學家,字伯生,祖藉蜀郡人,父汲僑寓臨川崇仁(今屬江西)。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孫。大德初,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仕集賢修撰、秘書少監、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奎章閣侍書學士,晚年,告病回故里。卒謚文靖。工詩,與楊仲弘、范槨、揭傒斯齊名,人稱“虞、揚、范、揭”。有《道園學古錄》。
這是一首題詠柯九思的梅畫贈給友人葉凱翁的詩。此詩原有一段很長的序文,云:
近代揚補之作梅,自負清瘦,有持入德壽者,內中頗不便于逸興,謂曰村梅。補之因自題曰:“奉敕村梅”。集嘗見故家有藏徐熙《墨杏花》者,用筆圓潤,有篆籀法,亦恨揚不能如此也。今鑒書博士丹丘生忽用此法寫生,大快人意。存渾厚之意于清真,去衰陋之氣于纖弱,所以為佳也。譬如少陵繁花晴昊之雄壯,視昏月淺水為如何耶?樂平煉師葉凱翁,舊號野梅,予曰:“以野摽梅,未足盡梅之趣。以梅名野,庶乎廣莫之風。請更曰梅野,而以丹丘之畫冠之,永作證據。”使錢塘、臨江二君聞予此論,猶當俯首嘆服也。虞集書。
丹丘生,即柯九思,官至奎章閣鑒書博士。詩人對柯九思梅畫的評價,在序文中說得很清楚,所以,詩人不再贅述,卻由畫梅宕開一筆,先述說自己的仕途生活和歸鄉的意愿。“昔結絲絢”,是說自己昔日出入翰院,以翰墨侍奉君王,朝廷典冊,咸出己手;“今許向江津”,指虞集謝病回鄉,以遂久盼歸里的心愿。本詩有自注:“初,凱翁先欲南歸,欲仆作詩送行。而仆今先有行色,故為題此,為他日一笑之資也。”與詩意相合。詩至第三句,才扣到柯九思的梅畫上。“憑君先與梅花說”句中之梅花,便是贈給葉凱翁之梅畫上之梅花。說些什么呢?請你告訴它,等到雙鬢斑白時,再與葉凱翁一起觀看梅畫,證實今朝為之更名梅野的意義,豈非更有深意嗎!野梅更名為梅野,盡梅花之趣;柯九思作畫畫梅,有清真之趣;以梅畫贈梅野,得清逸之趣。如此繁復的藝術構想,短短四句詩難以說清,所以配上一段長長的序文,詩與序各司其職,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共同擔負起表述詩人繁復藝術意想和豐富情感的使命。
上一篇:《題許道寧畫》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贈稼軒山水》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