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
作者: 楊文娟 【本書體例】
【原文】:
考槃在澗(1),碩人之寬(2)。獨寐寤言(3),永矢弗諼(4)。
考槃在阿,碩人之薖(5)。獨寐寤歌,永矢弗過(6)。
考槃在陸,碩人之軸(7)。獨寐寤宿,永矢弗告(8)。
【鑒賞】:
“古人為詩,慣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司馬光《溫公詩話》)。《考槃》便是這樣的一首詩。表面上看,它是贊美賢者退而窮處,自成其樂的散淡生活的;而仔細品味,則感到詩中處處表現了隱者的憤懣與牢騷,正如《毛序》所謂“美在此而刺在彼”也。
全詩共三章,每一章前兩句都是寫賢者的隱居生活,后兩句是寫“碩人”的自我表白。
第一章“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詩人們寮寮數筆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水墨畫。我們仿佛看見,碩人手拿木槃敲擊著,在山溪邊獨自徘徊,昂著頭,度著悠閑的步子。叩槃之聲叮叮咚咚,伴著碩人的自言自語:我獨自睡來獨自醒,自己說話自己聽,多么悠閑,多么安樂,永遠也不會忘記這隱居的生活。身邊溪水湯湯,仿佛也在應和著。表面看,詩人好象在謳歌自己恬適的生活。實際上“碩人”的自我表白,是以一種委婉的方式排遣和發泄其內心的孤寂與憤懣。試想,碩人滿懷壯志,本想干一番大事業,然而生不逢時,得不到統治者的賞識和任用,只好隱居山林,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他怎能不孤獨寂寞,牢騷滿腹呢?“永矢弗諼”一句,《詩經直解》云:“不怕隱居孤立。表明了隱士隱居山林終老一生的決心?!闭Z氣的由和緩轉向急促,確實渲泄了詩人的不滿與憤慨。
第二章寫“碩人扣碩歌唱在山阿,欲睡則睡,欲醒則醒,自得其樂。他抱定了隱居山林的志趣,誰也休想改變它。碩人的形象在這一章中刻畫得更加實在具體。他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有思想有追求的實體。正因為如此,才使全詩富于生氣,使詩之主題得到充分體現。尤其“碩人之薖”一句,細細玩味,內含非常豐富:其一可啟發讀者思索,碩人之所以隱居獨處,忍受生活的困苦?不就是因為君主昏昧,不能任用賢士?而這正是詩之題旨的所在。其二與“永矢弗諼”聯系起來看,“薖”恰恰反襯出碩人隱居山林的態度之堅決,表現了碩人對統治者極為憤慨之情,突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其三“薖”還可進一步理解為碩人內心的空闊、失落。這是一些有志于國家大業、卻懷才不遇的人,很容易產生的一種心態。
第三章較前兩章表達的意義更為深廣。前二句寫碩人樂在平陸,但心中卻充滿憂愁。想到當權者不能舉賢任能,治理國家,先君之業何以繼承?后二句“獨寐寤宿,永矢弗告”,不僅再次表明碩人不求聞達、終老山林的決心,而且表明了他誓與統治者及社會絕決的態度?!笔乖娭}旨充分地顯露出來。
統觀全詩,碩人樂在山澗,樂在山阿,樂在平陸,似乎無處不樂。而他獨“言”、獨“歌”、獨“宿”,卻道出隱士內心的孤獨寂寞,憂愁憤懣,反映了對現實、對統治者的不滿,確為“言在此而意在彼”。三章語意的表達和感情的抒發隨著場景的轉換而改變,由“寬”而“薖”而“軸”,使詩之思想內容層層深廣,感情步步強烈,特別是“弗諼”、“弗過”、“弗告”象三層階梯,把全詩一步一步帶入高潮,也使讀者跟著詩人拾級而上,去領會、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從而受到感染。
上一篇:《羔裘》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臣工》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