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梁歌
作者: 王長華 【本書體例】
【原文】:
渡河梁兮渡河梁(1),舉兵所伐攻秦王。孟冬十月多雪霜(2),隆寒道路誠難當(3)。陣兵未濟秦師降(4),諸侯怖懼皆恐惶。聲傳海內威遠邦,稱霸穆桓齊楚莊(5)。天下安寧壽考長(6),悲去歸兮河無梁。
【鑒賞】:
據《吳越春秋》記載,越王勾踐滅吳之后,旋即揮師北渡江、淮、與齊、晉兩國相會徐州,進貢于周室,同時號令齊、楚、秦、晉兵輔周朝。因秦桓公背約違命,勾踐即發兵渡過黃河西攻秦國。時值初冬季節,士兵們飽受天寒地凍之苦。秦人見形勢不利,即引咎歸降,越人還軍回國。士兵們對兵不血刃就結束了這場戰爭感到十分高興,所以唱出這首歌以表達當時的心情。這是《吳越春秋》提供給我們的理解此詩的背景材料,雖然這里的說法與《史記》的記載略有出入,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此詩基本精神的把握。
詩從戰爭的開始起筆,以戰爭不戰而勝、越國士兵回師還國結束。一首短短的小詩,給人留下的有關這場戰爭的印象是十分完整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詩中寫戰爭并沒有細致記述戰爭的發展過程,而是在分別簡單交待戰爭的開始和結束后,用抒發感受和渲染影響來完成全詩,從而為讀者創造了想象的空間和再創造的余地,這是抒情作品與敘事作品的重要區別,也是這首短詩的主要特點。從詩中可以看出,越國士兵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戰的,他們有強烈的要求和平安定的愿望,所以他們對不戰而勝的結果感到十分欣喜。但同時,他們對戰后越國的稱霸諸侯,步前代霸主之后塵也相當熱衷,并進而認為越國的稱霸恰恰是保證“天下安寧壽考長”的必備條件。這是那個時代普通人民、普通士兵的真誠想法,從這個意義上說,通過這首小詩,我們了解了那個時代的一個側面。戰爭的順利結束本來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但詩末“悲去歸兮河無梁”一句又把原來興高采烈的氣氛一下子降到了冰點。張弛相濟,樂去悲來,這一筆別致地為本詩增添了令人思索的余味。
上一篇:《河廣》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河激歌》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