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他是宰相杜佑的孫子,唐文宗大和年間中進士,曾任黃、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過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等官。杜牧關心社會政治,早年懷有經國濟世的抱負,注釋過《孫子兵法》,探討興亡治亂、軍事財政等問題,希望有所作為。但他當時所處的唐后期社會,政治腐敗,弊端百出,在宦海生涯中平生并不得意,才能未得施展;及至晚年則縱情聲色,放浪不檢,他的詩如其人,反映了他經歷的許多方面。杜牧詩的風格豪爽清麗,感情濃摯,他的詠史詩,感慨深沉,評點警奇,抒情寫景的詩,形象鮮明,意境深遠,在唐代是獨樹一幟的詩人。
在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乘船行駛于秦淮河上,秋水上寒煙籠罩,沙岸上蓋著冷白的月光,詩人叫船家停泊在河岸,正好隔河與一所酒家相對。由于夜深人靜,泊近酒家,歌女在席間所唱《玉樹后庭花》歌曲,隔江傳來,聽得真而且真;可憐那些以出賣歌笑為生的商女,她們只知以聲色悅人,而不知所唱的乃是發有心人感慨的亡國之音。本詩乃是杜牧感世傷時之作。中晚唐時期,皇帝一個比一個昏庸,好神仙,逐聲色,朝政黑暗;許多達官貴人朋比為奸,競求享樂;更有藩鎮割據,宦官擅權,唐帝國風雨飄搖,略有政治遠見的人,都能從中預感到一種危亡的征兆。二十歲就熟知前十三代史傳、二十三歲前即寫出述說秦亡于征求奢樂《阿房宮賦》的杜牧,在此不過是使他早已緊縮的心弦,被撞擊了一下,把積蓄心頭的興亡感慨一時散出。詩中說“商女不知亡國恨”,有更重要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就是說,令人痛恨的不是商女,她們不過是供人以樂;真正令人痛恨的是那些以錢買唱的官僚闊佬,他們竟然不思世事,用亡國之音來打發醉生夢死的無恥生活。
杜牧的絕句詩能用極有限的語句勾畫出一種景境,景境中飽含情韻,然后又集中就事抒情,生發感慨,使主題從情境中自然涌出。本詩即可為代表。 “煙籠寒水月籠沙”,七字即造出一種空涼愁寂的情調,這是詩人帶著吊古傷今的情緒游覽六朝金粉繁華勝地的特殊感受的對象化。在這樣的景色氛圍中,以警辟之語言事,其中或寓感慨,或說教訓,或發譏刺,等等,都有景有情,景色與情理相輔相成。 《泊秦淮》是這樣,其他不少詩也是這樣。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薄督鸸葓@》: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送隱者》: “無媒徑路草蕭蕭,自古云林遠市朝。公道世間惟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边@些詩都是由場景發端,引發感慨,造成情景交融的詩歌形象。
上一篇:李賀《野歌》詩意|閱讀答案
下一篇:梁鴻《五噫歌》詩意|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