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紀南城遺址》原文、賞析、鑒賞
位于荊州城小北門外5公里處。因在紀山之南而得名。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當時稱“郢”。自公元前689年至公元前278年間,有20代楚王在此地立國達411年之久。是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當時我國最大的城市和全國的大都會之一。這里不僅造就了楚莊王、孫叔敖、吳起一類的政治家,而且培育了如屈原、宋玉、老子、荀子等著名的文學家和學者。秦兵攻占紀南城后將其付之一炬。但當年的土城墻,至今猶存。城周圍有大型墓冢800余座,中小型墓數以千計。近幾年來,已發掘出土了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戰國絲綢等稀世國寶。著名的西漢男尸、大量漢簡、漆木器皿均出于此。被考古學界譽為“我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紀南城是燦爛的楚文化的發祥地,是歷史文化名城江陵的一部分。南北城垣上各豎郭沫若先生手書的“楚紀南故城”保護標志碑一塊。
〔古詩文賞析〕 宿 紀 南 城 唐·羅隱
策蹇南游憶楚朝,陰風淅淅樹蕭蕭。
不知無忌奸邪骨,又作何山野葛苗。
“策蹇南游憶楚朝”,起句就交待了宿紀南城的緣由。而一個“憶”字卻在平靜的敘述中暗藏機鋒,揭示出詩人在夜晚住宿的地方心情并不寧靜,而是浮想聯翩,心潮難平;因為身處曾有著燦爛文化和強盛國勢的楚都,詩人此時不免憶想起多少朝代更迭、人事變遷,竟令他夜不成寐。這一“憶”字,開啟了以下的詠嘆。
緊跟著的“陰風淅淅樹蕭蕭”,又使讀者仿佛看到,詩人該是在房中激動地來回踱步思索,而淅淅的夜風如雨聲般地敲擊著作者的心扉。詩人從一龐大的興象入手,營造了一個氣色抑郁、森冷蕭索的氛圍。特別是“淅淅”、“蕭蕭”疊韻的運用,進一步使這種氛圍更顯得深遠幽邃,浩渺綿長。而“陰”字的修飾,則更使意境低回,陰冷濁重。為下聯用典創造了條件。
“不知無忌奸邪骨,又作何山野葛苗。”詩人用楚國的歷史典故,以托古諷今,諭示后世。“無忌奸邪”,據《史記》載:楚平王以伍奢為太子建太傅,費無忌為少傅。無忌竟使太子所納秦女歸平王,又讒毀太子建,平王召其太傅伍奢囚而拷問之,并使奮揚往殺太子。太子得報,逃奔于宋,平王殺伍奢及其長子伍尚。次子伍員出奔吳,后來率吳兵攻楚。入郢都。野葛,水莽草,又名胡蔓草,有大毒,相傳飲其汁液后再飲冷水即發毒。“奸邪骨”、“野葛苗”,內涵一樣,均指當道奸臣。詩人以此典猛烈抨擊了當時君主昏庸、奸臣當道、時事黑暗、人才棄用的可怕社會現實。這里既有縱深的歷史感,又有鮮明的現實感,實為詠史詩的妙品。
此詩在藝術上的一個特點就是“活法”,首聯寫林野浩大,風作其聲。末聯詰問奸邪骨又化作了何山毒葛;二者乍看似無甚關聯,實則表現作者在詰問奸邪骨在何山野的同時,身處夜風席卷的山野之側,既點出其憂時傷世的拳拳愛國情,又襯出詩人對奸臣遍“野”(雙關語,寓朝野)、朝政腐敗的憤懣之心。還暗寓詩人創作思維的流程是聽風辨野而起。這種委婉曲折、跌宕多姿的筆法,正是在上聯修牢堅固之“渠”,然后才在下聯引澎湃激情之“水”。
(洪華中)
〔現代散文〕 在歷史文化名城江陵,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規格最高的,莫過于楚故都紀南城。郭沫若先生手書的“楚紀南故城”的石碑,在黑色底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莊重、古樸。紀南城東面北面和西面的古城垣,雖經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如今依然雄偉壯觀。可惜地面建筑早被秦兵化為灰燼。但是,紀南城地底下埋藏的東西,卻神秘莫測,人稱紀南城中挖地三尺,必有寶物。難怪村民們蓋個房子,修個豬圈什么的,都必須經文物部門批準和參與清理地基呢!更不用說大中型農田基本建設了。
紀南城城墻有7座城門,其中西垣北門有3個門道,道寬7.8米,供車馬行馳,兩邊通行人。南垣西水門也有3個門道,道寬3.4米,可并行3個船隊。紀南城城門多,門道寬,實行人車分流,足見人口密集。有關資料記載,這座16平方公里的紀南城,人口最多時達20萬人。
當你站在烽火臺上,乘著習習的秋風,思緒會引向那遙遠的戰爭年代,仿佛看到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楚國軍民開疆拓地,艱苦創業的壯觀景象。
從烽火臺下來,經過一片桂園,聽罷屈原《橘頌》的故事,走下地墻,便到鳳凰山。那里有西漢古尸出土的墓坑。墓道口十分寬敞。巨型棺材深埋在離地面10米的底層,周圍用白膏泥和青灰泥封住,然后是一層層夯土,顯然給棺木中的尸體造就了恒溫和恒濕。當初,考古工作者挖走層層夯土和白膏泥、青灰泥后發現了巨大的棺材,原來大棺里套著中棺,中棺里再套小棺。尸體就放在最里層的小棺里,浸泡在十萬毫升絳紅色的棺液中。據研究,這種棺液的主要成份是朱砂,此外,還有一百多種中草藥,具有奇妙的防腐殺菌作用。難怪古尸出土時四肢關節都能活動,皮膚還有彈性呢!更有趣的是,通過解剖發現,這具男尸不僅32顆牙齒齊全而牢固,鼻道通暢,而且12對腦神經清晰可辨,內臟保存完好。胃部有一小孔,專家們認定他死于胃穿孔引起的腹膜炎。并化驗出他的血型為AB型。1975年發掘出土時,按棺材中的文字資料記載的年代推算,他已在地下埋葬了2142年,竟然保持如此之好,誰能不對那發明如此高超的防腐技術的祖先,那最早發現和應用中草藥的楚人表示由衷的贊嘆呢?
(陳 萍)
〔民間文學〕 紀南城,有人稱它“擠爛城”,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傳說有一年,楚莊王有個兒子要娶親。娶親之前,莊王命令娶親的隊伍一律要新裝束,轎要新的,轎衣也要新的;轎夫的衣帽要新的,鞋襪也要新的;吹鼓手的喇叭要新的,樂隊的鑼、鼓、鈸也要新的。總之,要以新迎新。
娶親的那一天,楚國的宮殿離新娘的家雖然只有三里路,但是,娶親的隊伍從清早出發,一直到日頭快下山才回來,莊王感到有些奇怪,不知發生了什么事情。花轎一到,他特意跑出去問個明白,看個清楚。不看則已,一看怒火沖天。他生氣地問轎夫:“我有言在先,叫你們用新轎衣,為什么不聽吩咐?”
轎夫們說:“大王,我們用的是新轎衣!”
莊王指著破爛不堪的轎衣,追問道:“既然是新的,怎么會爛成這個樣子呢?”
轎夫們異口同聲地說:“街上人多,給擠爛了!”
莊王又問:“你們去迎親,為什么不穿新衣服呢?”
轎夫們說:“我們都是穿的新衣,也被擠爛了呀!”
莊王指著一個轎夫問:“你為什么打赤腳!連鞋襪也不穿,是有意出我的丑嗎?”
轎夫說:“大王,不是。我的鞋襪被擠掉了。”
莊王又問吹鼓手:“誰擠了你的喇叭呢?怎么也吹不響了?”吹鼓手說:“大王,街上車碰車,人擠人,水泄不通,為了叫人讓路,我們只好拼命吹,把喇叭吹爛了。”
莊王又問打鑼的、打鼓的、打鈸的,回答都和吹鼓手一樣。三里路娶親,清早出去,日落西山才回來,這個問題不問也清楚了。還不是人多擠爛的嗎?
莊王吃驚地“啊”了一聲,轉怒為喜,高興地說:“楚國的紀南城,真是一座擠爛城啊!”
“擠爛城”就是這樣來的。
(周揚帆 整理)
上一篇:詠《常州·紅梅閣》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九華山風景名勝區·舒潭印月》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