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描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龍隱洞·龍隱巖》古詩詞賞析大全
桂林市東七星山瑤光峰山腳下有龍隱洞、龍隱巖,洞西南通透,洞的一壁插入小東江中。洞頂有一條石槽,像神龍飛去后留下的全身痕跡。傳說曾有神龍隱于此洞。古人留有“破壁而飛”的題刻,故名。龍隱巖是石刻集中的地方,碑碣也很多,有“桂海碑林”之稱。石刻及碑林中,宋代的占一半以上,其中最著名的是《元祐黨籍碑》。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宰相蔡京將司馬光、文彥博、蘇軾、黃庭堅等309人,列為元祐奸黨,由宋徽宗趙佶下令全國刻石立碑。這是一大冤案。第二年朝廷又下詔盡毀此黨籍碑。龍隱巖的這塊碑是宋慶元四年(1198年),“元祐黨人”梁燾的曾孫重刻,意在顯示其祖先曾與蔡京作過斗爭。它也是全國現(xiàn)存的最完整的一塊。
山本至靜物,而有波濤形;
石本至頑物,而有鱗甲靈。
高吟驚人句,或有潛龍聽。
出洞一長嘯,數(shù)峰天外青。
[詩名] 龍隱洞 (全詩18句)
[作者] 張維屏,字子樹,號南山,清代詩人。廣東番禺人,道光進士,工書畫,尤長于詩。
石上參差鱗甲動,眼中在處畫圖開。
飛騰不知幾千載,至今點點龍鱗存。
[詩名] 龍隱洞詩刻
[作者] 上兩句作者為宋代方信孺,福建莆田人,清代嘉定年間任廣西轉(zhuǎn)運使。下兩句作者為明代周進隆,字紹立,也為福建莆田人,正德年間任廣西右布政使。兩人在桂林各處均有題刻。此4句均為龍隱洞壁詩刻,權(quán)集于此。
層巒突兀立江頭,下有清泉一派流。
神物已從云里去,靈蹤還向洞中留。
[詩名] 龍隱巖 (全詩8句)
[作者] 朱相璁,號筠庵,靖江王六世孫,正德間爵輔國將軍。
[注釋] ●立江頭:立于小東江頭。●清泉: 指小東江。●神物: 指神龍。
看山如觀畫,游山如讀史。
桂州巖穴奇,石刻窮秘詭。
龍隱一拳石,聳倚江之沚。
中有元祐碑,所謂黨人是。
三百有九人,一一皆君子。
宋史或未詳,茲焉炳名氏。
[詩名] 龍隱洞 (全詩30句)
[作者] 陳元龍,字廣陵,號乾齋。清康熙進士,授編修,官廣西巡撫,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注釋] ●石刻窮秘詭:石刻上記載了很多難言而又不平常的事。●沚:沙灘。●元祐碑:即元祐黨籍碑,刻在龍隱巖內(nèi)石壁上。●炳名氏:名字放出光輝。炳,光輝。
上一篇:關(guān)于描寫《江西省·龍宮洞、玉壺洞》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詠《萬縣》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