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湖北省·屈原祠與屈原故里》古詩詞賞析大全
屈原祠及屈原故里在湖北省秭歸縣。祠在城東3里,長江北岸,臨江而建,舟行三峽,過秭歸時即可看到古色古香的屈原祠。屈原故里在縣城東北30公里的屈坪,西臨王寨山,峰巒鐘靈,清溪毓秀。相傳屈原就誕生于此,故又名“三閭鄉”。屈原,名平,字原,又字靈均,戰國楚人,是我國最早的一位大詩人,曾輔佐楚懷王,任左徒、三閭大夫,主張抗秦聯齊,為秦國及楚國佞臣所忌恨,被靳尚輩譖而疏之,他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在襄王時又再次被讒,謫于江南。后秦兵入侵,攻破郢都,他在湖南流亡,深感政治理想已無法實現,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遂在農歷五月五日自投汨羅江而死。傳說屈原死后,有神魚將其尸馱回故里秭歸,在城東5里安葬。“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我國每年五月五日端午節相傳是為紀念屈原而流傳下來的。同時還要舉行端午龍舟競渡,年年有一番盛況。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齋怒。
[詩名] 離騷 (長詩,選句)
[作者] 屈原,本詩是他的代表作,寫作時間是楚頃襄王時。
[注釋] ●昔高陽句:意思是“古帝高陽的后代啊,我的祖先叫伯庸”。●名余句:意思是“給我取的名字叫正則啊,取的字叫靈均”。●日月句:意思是“太陽月亮急急忙忙總是不停留啊,春天秋天循環不斷地輪流替代”。●昔三后句:意思是“古代三王是純潔而又精粹啊,故而眾多的賢臣都在他周圍聚會”。●彼堯舜句:意思是“那唐堯虞舜真是光明正大啊,他們遵循道義而走上正路”。●豈余句:意思是“難道怕自己遭殃嗎?怕的是君王的車駕要在這條路上傾翻失敗”。●荃不察句: 意思是“您卻不愿鑒察我赤誠之心啊,反聽信讒言而大怒”。
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出不入兮往不還,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詩名] 國殤 (全詩36句)
[作者] 屈原,這首詩是追悼為國戰死的將士的詩歌,是屈原被放逐后,根據民間流傳的祭歌重新創作而成。
[注釋] ●操吳戈句:意思是拿起鋒利的長戈啊,穿上堅韌的甲衣。戰車交錯短兵相接啊,混戰激烈”。●旌蔽日句:意思是“戰旗遮天蔽日啊,敵人多如天上的烏云;飛箭碰撞墜落啊,戰士奮勇爭先。”●出不入句:意思是“壯士一去啊,決不返,原野茫茫啊,道路遠。”●帶長劍句:意思是“帶著寶劍啊,挾著強弓,頭顱掉了啊,決不后悔。”●身既死句:意思是“身體雖然死了啊,精神永存,烈士的魂魄啊,在鬼中也是英雄。
屈原故里
當年屈子投汨羅,神魚銜送歸桑梓。
歸山南北雙崔嵬,忠臣青冢豐碑起。
神魚一歲一來游,水靜風平眾可指。
我來杯酒酬忠魂,何處投詩吊屈子。
[詩名] 神魚 (全詩18句)
[作者] 程含章,清景東(今屬云南)人,乾隆舉人。官至山東巡撫。
[注釋] ●神魚:在屈原故里秭歸,流傳著關于神魚的故事:屈原投江的噩耗傳到故里,屈原之妹屈姑在江邊哭喊:我哥回喲,我哥回……哭聲哀怨凄切,感化了一條神魚,于是到淚羅江把屈原尸體馱回故里。從此神魚來到的這片水城就稱作“屈沱”。●桑梓:樹名,古代家宅旁常栽種,代指家鄉。●歸山: 秭歸的山。
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
[詩名] 楚城
[作者] 陸游
[注釋] ●荒城:指楚城,在秭歸對岸的楚臺山上,與屈原祠隔江相望。●一千五百年:從屈原沉汨羅(約公元前278年)到陸游此時(約1178年),計1456年,詩中數為概數。●灘聲:陸游《入蜀記》卷六:“灘聲常如暴風而至,隔江有楚王城,亦山谷間。”
斗舸紅旗滿急湍,船窗睡起亦閑看。
屈平鄉國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盤。
[詩名] 歸州重五
[作者] 陸游
[注釋] ●斗舸:競渡的龍舟。●重五:五月五日 (端午節)。●角黍:粽子。●屈平句:意思是說,在屈原故鄉適逢端午,氣象果然不同于往年僅僅吃吃粽子。
雨絲風片謁崇祠,遇合難期費苦思。
碧水庸知沉鐵骨,青銅何幸鑄清姿。
揮將愛國憂時淚,寫就驚風泣雨詩。
所慶嬴秦焚未了,千秋能誦大夫詩。
[詩名] 游秭歸謁屈原祠
[作者] 王德宇,今人。
屈子千秋留浩氣,永垂芳澤人間世。漫說汨羅江水逝,爭相祭,離騷一部光無際。
正是隆冬花淡季,祠堂猶似芝蘭砌。長仰三閭歌未棄,新聲異,詩風吹遍神州地。
[詞名] 漁家傲·訪屈原祠
[作者] 王精忠,今人。
船到屈祠信有情,青山依舊橘鄉明。
可憐生未逢今日,潮打秭歸訴不平。
[詩名] 過屈原祠
[作者] 王見,今人。
上一篇:關于描寫《浙江省·富春江》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湖南省·岳麓山》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