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陜西省·鴻門》古詩詞賞析大全
鴻門,在陜西省臨潼縣東鴻門堡村,距秦始皇陵5公里。東接戲水,南靠高原,北接渭河。兩千年前這里是通往古新豐的大道,由于雨水沖刷,形似鴻溝,在北端出口處,形似門道,故稱鴻門; 也有說,秦時大道中橫有一條長2里余的陡坡,將道路隔斷,人們鑿隧道以通行,坡北名鴻陂,南名陂口,故稱鴻門。
公元前206年 (秦二世三年)項羽在鉅鹿殲滅了秦的主力軍,聽說劉邦攻破咸陽,遂率40萬大軍攻破函谷關,屯兵鴻門。項羽的謀士范增獻計,在鴻門宴請劉邦,以便在宴會上殺掉劉邦,史稱鴻門宴。席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一片刀光劍影,但由于項羽優柔寡斷,不肯下決心,再加劉邦臣下張良、樊噲的護衛,使劉邦得以逃回霸上軍中。后來劉邦在與項羽爭斗中轉弱為強,奪得天下。
今鴻門堡 (舊稱項王營)仍存,尚保留有鴻門宴宴臺、霸王上馬臺、跑馬港、蕭何寨等遺跡。昔日的宴臺上樹起了高大的軍帳,項羽、劉邦、張良、范增、樊噲等塑像栩栩如生。
寰海沸兮爭戰苦,風云愁兮會龍虎。
四百年漢欲開基,項莊一劍何虛舞。
殊不知人心去暴秦,天意歸明主。
項王足底踏漢土,席上相看渾未悟。
[詩名] 鴻門宴
[作者] 王轂,字虛中,唐代宜春人。乾寧五年進士,官終尚書郎。有集3卷,存詩18首。
[注釋] ●龍虎:喻豪杰之士,這里是說項羽、劉邦在鴻門相會。●四百年漢: 西漢、東漢共400余年。●項莊句:在鴻門宴上,項羽從弟項莊聽謀臣范增之計,拔劍起舞,名為助興,實欲刺殺劉邦,后由于項伯暗中保護劉邦,項羽又不下決心而未遂。此句意思是漢代替秦是必然之勢,是天意如此,項莊的劍只是空舞一場。●明主: 指劉邦,后建立漢朝,為漢高祖。●項王二句: 末兩句是說項羽將失敗,他腳下所踏的土地也要變成漢朝的,但鴻門宴上項羽卻沒有醒悟,他倚恃自己力量的強大,小視了劉邦,以為放了劉邦也無所謂,從而錯失良機。
獻謀既我違,積憤從心痗。
鴻門入已迫,赤帝時潛退。
寶位方苦競,玉斗何情愛。
猶看虹氣凝,詎惜冰姿碎。
而嗟大事返,當起千里悔。
誰為西楚王,坐見東城潰。
[詩名] 賦得亞父碎玉斗
[作者] 孟簡,字幾道,唐代德州 (今山東商河西北) 人。進士及第,官至諫議大夫。元和六年 (811年),出任常州刺史,有政聲。后歷任越州、襄州、睦州等刺史。曾坐事貶吉州司馬。
[注釋] ●亞父:指項羽謀士范增,年七十,被項羽尊為“亞父”。●玉斗:一種酒器。據《史記·項羽本紀》載,劉邦從鴻門宴上逃走后,讓張良送給項羽白璧一雙,亞父范增玉斗一雙,“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 ‘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獻謀:指范增獻計,讓項羽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但項羽沒有聽從。●痗 (mei妹): 憂思成疾。范增之計未被項羽采用,劉邦又用計離間項羽與范增,范增日益不被項羽信用,因而憂思得病,疽發于背而死。●入已迫: 指劉邦迫于勢單力薄,不得不親去鴻門赴宴。●赤帝: 傳說劉邦系赤帝子。本句指劉邦從鴻門宴上脫身逃回。●寶位:帝位,本句指楚漢為奪帝位而苦爭。●虹氣凝:范增勸項羽殺劉邦,說:“吾使之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冰姿碎:指范增擊碎玉斗。●大事返:大事已去。指范增擊碎玉斗時所發出的嘆息。●西楚王:項羽滅秦后,自稱西楚霸王。●東城: 縣名,項羽最后敗于此。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論項羽說:“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
天云屬地汗流宇,杯影龍蛇分漢楚。
楚人起舞本為楚,中有楚人為漢舞。
鸊鵜淬光雌不語, 楚國孤臣泣俘虜。
他年疽背怒發此,芒碭云歸作風雨。
君看楚舞如楚何?楚舞未終聞楚歌。
[詩名] 鴻門宴
[作者] 謝翱,字皋羽,一字皋父,宋代福建長溪人。試進士不第,遂放浪山水,曾署延平府咨議參軍。學問淵博,與文友組織汐社論說文。
[注釋] ●杯影:指鴻門宴上杯觚交錯。●龍蛇: 喻指劉邦與項羽。這句詩是說在杯觚交錯聲中,一片刀光劍影,這是楚漢相爭的 一個轉折點。●楚人句: 這句“楚人”是指項莊 (項羽的從弟),句意是他席間起舞自然是為了楚霸王。●中有句: 此句的 “楚人”是指項羽的季父項伯,他與劉邦私下約為婚姻,故鴻門宴上,范增使項莊舞劍,準備刺劉邦時,“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史記·項羽本紀》)因此說他“為漢舞”。●鸊鵜:鳥名,古人用鸊鵜膏涂刀劍以防銹。●淬:造刀劍時把刀劍燒紅浸入水中,使之堅剛。●雌不語: 古人鑄雙劍,有雌劍與雄劍之分。本句意思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舞劍意在保沛公,而項羽則默然不語,因此詩人用雄劍在舞,雌劍不語諷喻場面的詭秘。●楚國孤臣: 指項羽的謀士范增。●泣俘虜:說范增為將要當俘虜而憤泣。《史記·項羽本記》載,當項羽自恃力強勢壯,放走劉邦后,范增嘆曰:“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這里“為之虜”即有朝一日將被劉邦俘虜的意思。●疽背: 項羽中了劉邦、陳平的反間計,不信任范增,范增怒而離項羽去,疽發背而死于彭城。●芒碭云歸: 指劉邦得到天下,傳說劉邦隱于芒、碭山澤時,所居之處往往有云氣。●楚歌: 項羽被困垓下,漢軍四面唱楚歌,這是比喻鴻門宴后不久,項羽就徹底失敗。
江東遙遙八千騎,大戰小戰七十二。
子嬰已降隆準公,君王置酒鴻門東。
張良已去玉斗碎,三月火照咸陽紅。
當時已失范增謀,尚引長戈到垓下。
明朝寶馬一聲嘶,江北江東皆漢土。
[詩名] 鴻門宴 (全詩20句)
[作者] 劉翰,字武子,宋代長沙人。
[注釋] ●八千騎:項羽與叔父項梁起兵時,得江東子弟八千人。●七十二: 項羽兵敗,逃至東城時,曾對部下說:“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子嬰: 秦始皇長子扶蘇的兒子。趙高殺了秦二世立子嬰為王,子嬰計誅趙高,當了46天秦王,劉邦兵至,即投降劉邦。●隆準公:指劉邦。《漢書·高帝紀》載:“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隆準,是高鼻子。●三月火照:指項羽火燒秦都咸陽事。《史記·項羽本紀》載: “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垓下:地名,項羽兵敗后被漢軍圍困的地方,在今安徽省靈璧縣南沱河北岸。●寶馬: 指項羽的名馬烏騅。項羽兵敗,在烏江邊自刎前,將此馬贈給烏江亭長,亭長引馬渡江,舟至江心,烏騅向江北悲嘶。
鴻門高,高屹屹。
日光蕩,云霧塞。
雙舞劍,三視玦。
壯士入,目皆坼。
謀臣怒,玉斗裂。
網彌天,龍有翼。
龍一去,難再得。
[詩名] 鴻門高
[作者] 李東陽
[注釋] ●雙舞劍:鴻門宴上,項莊起舞,意在沛公,繼之項伯亦拔劍起舞,故稱。●三視玦:玦,古人佩戴的半環形、有缺口的玉器。項羽的謀士范增建議項羽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因而在宴會上三次舉起隨身佩戴的玉玦向項羽示意早下“決”心,而項羽默然不應。●壯士入,目皆坼: 指劉邦的大將樊噲在危急關頭,闖帳而入,保護劉邦。《史記·項羽本紀》: “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示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坼,裂開。●謀臣怒,玉斗裂:這兩句是指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網彌天,龍有翼:龍,指劉邦,因為他后來成了漢朝的開國皇帝。這兩句是說,項羽雖擺下了鴻門宴,安排好天羅地網,但終于被劉邦脫網而逃。
項籍鷹揚六合塵,鴻門開宴賀亡秦。
樽前若取謀臣計,豈作陰陵失道人。
[詩名] 鴻門
[作者] 胡曾,唐代人邵陽(今屬湖南)人,舉進士不第。有安定集10卷,今已佚。其《詠史詩》 150首,很有特色。
[注釋] ●項籍句:項羽像雄鷹那樣,飛翔時揚起天地四方的塵煙。項籍,即項羽,其名籍,字羽。六合,天、地、東、南、西、北。●賀亡秦:祝賀滅亡了秦朝,當時秦主力被項羽消滅,秦咸陽則被劉邦攻破,鴻門宴上劉項同賀秦亡。●樽:酒盃。●謀臣:指范增。●陰陵失道人:楚漢相爭末期,楚軍潰敗,項羽率百余人退至陰陵 (安徽省定遠縣西北),迷失方向,當他向一農夫問路時,農夫欺騙他說向左走,結果使項羽陷入大澤中,被劉邦軍趕上,最后項羽自刎而死。失道,即迷路。
上一篇:關于描寫《陜西省·驪山》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安徽省·黃山》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