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江蘇省·隋煬帝陵》古詩詞賞析大全
隋煬帝陵,在江蘇揚州市北雷塘,是隋朝第二代皇帝楊廣的陵墓。楊廣在歷史上是個著名的暴君,他弒父而自立,即位后大興土木,造西苑,置離宮(自長安至揚州置40多所豪華富麗的離宮,現均廢圮),開運河(邗溝、通濟、永濟渠及汴河等),又修筑長城,連年征戰,賦重役繁,民怨沸騰,尤其是開鑿與整治運河,1000多里的河道,全線動工,兩邊還修筑御道,河淮各郡15歲到50歲的男丁都被征去挖河,并限期完工,致使幾十萬民工累死、病死在工地。運河在耗盡民力修成后,客觀上對溝通南北文化,繁榮中原經濟雖起了推動作用,但隋煬帝卻又在大業元年、六年、十二年(605、610、612年)三次乘龍舟下揚州巡游。第一次下揚州時隨從的嬪妃、宮女、官員、衛士、和尚、道士等共10余萬人,其中8萬人專門在運河兩邊御道拉船,船隊前后長達200多里,路上所需的一切由沿岸人民供應,結果民不聊生,自己也眾叛親離,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大業十四年煬帝在揚州被臣下宇文化及縊死,初葬于吳公臺,唐武德五年江都總管陳棱改葬于今址。清嘉慶十二年,學者阮元重修并立墓碑,碑心刻“隋煬帝陵”四個大字,為當時書法家伊秉綬所書。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
[詩名] 隋宮
[作者]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唐代懷州河內 (今河南沁陽縣) 人,政治上一直不得志,輾轉依人作幕僚,最后客死滎陽。詩負盛名,以詠史詩最有特色,氣勢沉郁,托意深遠,韻律優美。宋王安石認為,唐人能學杜甫而得其藩籬者,唯商隱一人。此詩即為詠史詩,寫隋煬帝荒淫佚樂,以致喪國亡身。
[注釋] ●紫泉:長安宮殿內的泉,水呈紫色。司馬相如《上林賦》: “丹水亙其南,紫淵徑其北。”●宮殿鎖煙霞:言宮殿高鎖云霞,隋煬帝已不想要它了。●蕪城: 指廣陵,即揚州 (江都)。《清一統志》: “廣陵城自漢魏以迄晉宋,其名相沿,因竟陵王誕之亂,城邑荒蕪,故曰蕪城。”●作帝家:《隋書·煬帝紀》:“大業元年三月,發河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通濟渠。八月上御龍舟幸江都。”隋煬帝在這里建筑江都宮、揚子宮,第三次下揚州時,他在揚州留連忘返,數月不歸,甚至有遷都揚州之意,更引起群臣不滿。作帝家,即言上述之事。●玉璽句: 玉璽,皇帝所用之印。日角: 額上骨隆起如日者,謂之日角,古人認為這是帝王之相,實際是對帝王的逢迎。《舊唐書·唐儉傳》:“高祖召訪時事,儉曰‘明公日角龍庭,李氏又在圖牒,天下屬望,指麾可取。’”不緣,不是因為。此句意思是:“若不是因為玉璽歸唐高祖”。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殺死后,宇文化及立煬帝之子為恭帝,而李淵則在長安稱帝。第二年,隋就亡國了。《舊唐書·高祖紀》:“隋恭帝二年奉皇帝璽綬于高祖。”●錦帆句:錦帆,隋煬帝造大龍舟,施錦帆于船上,巡游江南。二句的意思是: 若不是唐高祖據秦稱帝,隋煬帝逸游之心,走遍天涯,猶未能滿足。●于今句: 意思是“如今腐草已沒有螢火了”,這也是諷刺隋煬帝是無道之君。典故是隋煬帝為游玩取樂,曾下令征集螢火蟲。《隋書》: “煬帝大業末,天下盜起,帝于景年宮征求螢火,得數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巖谷。”由于隋煬帝的荒唐,螢火蟲被搜盡,山野里當然看不到螢火蟲了。腐草與螢火的關系,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轉變而成的,故有“腐草為螢”之說。●垂楊:《隋書》:“煬帝自板渚引筑御道,樹以楊柳,名曰隋堤,長1300里。”垂楊暮鴉,寫隋朝亡國后景象的凄涼。●地下二句: 陳后主,即陳叔寶,南朝陳最后一個君主,是一個荒淫好聲色的君主,傳說當年隋軍包圍金陵,他還在宮中與妃嬪宴飲,終被俘。煬帝作太子時和陳叔寶相熟,陳叔寶降隋后不久死去。傳說煬帝在江都時游吳公宅雞臺,恍惚與陳后主相遇,后主身旁有舞女數十,中有一人極美,煬帝多次目視此女,后主說: “此麗華也”,并請麗華舞《玉樹后庭花》一曲。詩句意思是隋煬帝也因逸游淫樂而亡國,他死后在地下有什么臉面與陳后主談《玉樹后庭花》呢?詩句有強烈的諷刺性。
乘興南游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
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
[詩名] 隋宮 (之二)
[作者] 李商隱
[注釋] ●乘興句:意思是隋煬帝決意游揚州,并下令沿途不戒嚴,因他認為老百姓還敬畏、愛戴他。有諷刺意。●九重句:隋煬帝下令準備第三次南游時,一些大臣極力諫阻,但他一意孤行,并斬殺那些勸諫激烈的臣子。《資治通鑒·隋紀七》:大業十二年 “江都新作龍舟成,送東都,宇文述勸幸江都,右侯衛大將軍酒泉趙才諫曰: ‘今百姓疲勞,府藏空竭,盜賊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還京師,安兆庶。’帝大怒,以才屬吏。……建節尉任宗上書極諫,即日于朝堂杖殺之。……奉信郎崔民象以盜賊充斥,于建國門上表諫,帝大怒,先解其頤,然后斬之。”還在途中斬諫者數人。“九重”,朝廷,《楚辭·九辯》: “君之門兮九重。”“省 (xing醒)”,檢查,引申為處理。“諫書函”,官員向皇帝提出建議的奏章。●“春風”二句:寫楊廣的窮奢極欲。據史載,煬帝南游時,船艦相接200余里,岸上馬匹連鑣相屬,煬帝乘龍舟,蕭妃乘鳳舸,錦帆彩纜,窮極侈靡。詩句說,全國的錦緞,一半披在馬鞍上,一半掛在龍舟船艦的桅桿上作風帆。而當時的社會已是“目斷平野,千里無煙,殘民削落,莫保朝昏”。農民起義之火已燃遍全國。“舉國”,全國。“宮錦”,宮廷用的高級錦緞。“障泥”,馬韉,垂在馬鞍兩旁,遮蔽塵土。
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橋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陳業,只換雷塘數畝田。
[詩名] 煬帝陵
[作者] 羅隱,本名橫,字昭諫,自號江東生,唐代余杭新城(今浙江桐廬境)人。工詩,兼工書法。他的詩多譏刺,善用俗語。
[注釋] ●入郭句:說揚州城運河暢通,處處有橋,人人坐船。當然,這運河是當年隋煬帝下令開鑿的。●紅橋:指江都宮(隋煬帝在揚州修造的)華美的樓房。煬帝三次游江都,前后在江都宮住了3年多時間。●君王句: 君王,指隋煬帝。平陳,隋文帝開皇八年(588年)十月,大舉伐陳,兵分八路,計51.8萬兵馬,以晉王楊廣(即后來的煬帝) 為節度。次年正月,攻破陳的都城建業(今南京),俘虜了陳后主叔寶,陳國滅亡,天下統一。當時楊廣平陳有功,故稱“平陳業”。●只換句:雷塘,在揚州城西北15里,煬帝生前常攜宮人來游;死后,初殯于宮內流珠堂,后葬于城西北吳公臺,唐貞觀中改葬雷塘。即所謂“雷塘數畝田”。
煬帝行宮汴水濱,數枝殘柳不勝春。
晚來風起花如雪,飛入宮墻不見人。
[詩名] 楊柳枝
[作者] 劉禹錫
[注釋] ●煬帝行宮:隋煬帝楊廣在京城以供出行時居住的宮室。當時汴京是洛陽通往南方的重鎮,設有華麗的行宮,也稱離宮。唐時行宮荒蕪,如詩中所描寫,宮墻外飛花如雪,而宮墻之內,卻不見人,寂靜荒涼。詩人用鮮明的對比方法,對隋煬帝奢游誤國,予以尖銳抨擊。
上一篇:關于描寫《長江》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北京市·頤和園》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