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滿江紅(于湖懷古)》
于湖①懷古
千古凄涼,興亡事、但悲陳跡。凝望眼、吳波不動(dòng),楚山叢碧。巴滇綠駿追風(fēng)遠(yuǎn)②,武昌云旆連江赤。笑老奸③、遺臭到如今,留空壁。
邊書靜,烽煙息。通軺④傳,銷鋒鏑⑤。仰太平天子,坐收長策。踏⑥揚(yáng)州開帝里,渡江天馬⑦龍為匹。看東南、佳氣郁蔥蔥,傳千億。
【注釋】
①于湖:縣名,晉明帝時(shí)王敦自武昌移屯于此。故城在今安徽當(dāng)涂南。
②巴滇句:《晉書·明帝紀(jì)》:“太寧二年六月,王敦將舉兵內(nèi)向。帝密知之,乃乘巴滇駿馬微行至于湖,陰察敦營壘而出。敦正晝寢,夢(mèng)日環(huán)其城,驚起曰:‘此必黃須鮮卑奴來也。’使騎追帝,帝見逆旅賣食嫗,以七寶鞭與之,曰:‘后騎來,可以此示也。’追者至,問嫗,嫗曰:‘去已遠(yuǎn)矣!’因以鞭示之。五騎傳玩,稽留良久,帝僅而獲免。”巴滇,古國名,巴在今四川東部一帶,滇在今云南境內(nèi)。
③老奸:指王敦。王敦為王導(dǎo)從兄,晉武帝之婿。東晉初建,擁重兵屯駐武昌。永昌元年(322)起兵反,自武昌東下,攻入建康;入朝自為丞相。回師不久,于太寧二年(324)再反,晉明帝乘其病危,發(fā)兵討伐,死于軍中,被戮尸懸首于市。
④軺:使者所乘之車。
⑤鋒鏑:泛指兵器。鋒,兵刃;鏑,箭鏃,即指箭。
⑥踏:也作“蹙沓”,密集迫近狀。
⑦天馬:駿馬。《史記·大宛傳》:“得烏孫馬,好,名日天馬。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日西極,名大宛馬日天馬云。”
【評(píng)點(diǎn)】
吳師道《吳禮部詞話》:于湖玩鞭亭,晉明帝睹王敦營壘處。自溫庭筠賦詩后,張文潛又賦《于湖曲》,以正湖陰之誤。詞皆奇麗警拔,膾炙人口詞皆奇麗警拔,膾炙人口。徐寶之、韓南澗亦發(fā)新意。張安國賦《滿江紅》云:(本詞略)。雖間采溫張語,而詞氣亦不在其下。嘗見安國大書此詞,后題云:乾道元年正月十日。筆勢(shì)奇?zhèn)タ蓯邸?
上一篇:史達(dá)祖《滿江紅(書懷)》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píng)點(diǎn)
下一篇:文天祥《滿江紅(代王夫人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píng)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