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獲谷初登場,誰家婦女群提筐。相攜共向東村去,度阡越陌行彷徨①。行人借問苦羞縮,云到田中拾殘谷。家有老姑七十余,晨昏奉養缺饘粥。夫輸官租到縣門②,市頭已賣新黃犢。即今雖非荒歉年,叵耐胥吏呼門前③。上春稱貸富家米④,朝朝催索青苗錢⑤。秋風蕭蕭生破屋⑥,甑頭不見炊煙續⑦。昨日織成數匹布,三畝低田尚難贖⑧。官奪民膏民不咨⑨,吏飽私橐民則疲。但愿官倉果充裕,民亦自樂長年饑⑩。
注釋 ①彷徨: 游移不定,不知往哪里走好。②縣門: 內城之門,懸空為門閘,如有寇盜,則放下閘門。這里指去縣衙門交租。③叵耐:不可容忍。胥吏: 低級官吏。④上春: 去年春天。稱貸: 借貸。⑤青苗錢:唐代宗時,因國庫空虛,乃詔天下苗一畝(一畝地禾苗)收稅錢十五,于禾苗青時征之,稱青苗錢。宋王安石變法的青苗法,是政府向農民發放短期農業貸款,二分利息,耕種時發放,收獲時還本付息,也稱青苗錢。此詩則指債主向農民逼債,在莊稼尚未成熟時,預估當年田中收成,以青苗抵押債務 (秋天由債主收獲)。⑥蕭蕭: 風聲。⑦甑: 古代蒸米飯的炊具(瓦器)。此句言灶下已不能舉火做飯,斷炊了。⑧低田: 低洼的低產田。此言田地被債主典押了債務,無錢取贖。⑨咨:嘆息、叫苦。⑩此二句是說,如果真能使國庫充裕,農民寧可長年挨餓。但事實上是官吏的貪污勒索,使國庫空虛、百姓挨餓,公私兩傷。
上一篇:寶廷《擬杜感事(選二首)》
下一篇:敦誠《挽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