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陳于王·《桃花扇》傳奇題辭》原文賞析
玉樹歌殘跡已陳,南朝宮殿柳條新。福王少小風流慣,不愛江山愛美人。
《桃花扇》是孔尚任創作的一出名劇。劇本以南明弘光朝的腐敗政治局面為歷史背景,以詩扇作線索,通過復社文人侯朝宗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離合之情,寫南明一代興亡之感。陳于王的這篇題辭,著重諷刺南明統治者的腐朽墮落。詩中“福王” 即朱由崧,崇禎死后,他由洛陽避兵至淮安。鳳陽總督馬士英利用其昏庸,迎立于南京,這就是弘光帝。此人當政后重用馬、阮等奸邪,黜斥忠良。又搜選淑女,閭井嘩然。國亡被殺。《桃花扇》“選優”一場對他作了諷刺: “小生扮弘光帝,又扮二監提壺捧盒,隨上,小生: ‘滿城煙樹間梁陳,高下樓臺望不真。原是洛陽花里客,偏來管領秣陵春。’”可與此詩并讀參閱。
“玉樹歌”即《玉樹后庭花》,陳后主所作。系以 “綺艷相高,極于輕薄”的靡靡之音,后人多指亡國之音。如劉禹錫《臺城》: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南朝”本指東晉后據有南方的幾個相繼享國極短的朝廷,即宋、齊、梁、陳,詩中兼關南明王朝。“玉樹歌殘跡已陳,南朝宮殿柳條新”二句,即以陳后主比弘光帝,謂南明王朝實蹈襲陳后主的覆轍,“柳條新”意味其行徑仍舊也。用杜牧《阿房宮賦》的話說,正是陳后主“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福王少小風流慣,不愛江山愛美人。”福王原封于洛陽,過慣花天酒地的生活。到南京后命“中使四出搜巷,凡有女之家,黃紙貼額,持之而去,閭井騷然”。(《明通鑒·附編》陳子龍言)。故《桃花扇》給他的上場詩是“原是洛陽花里客,偏來管領秣陵春”。此詩的后兩句就是對其人概括性的批判。詩意本指福王荒淫無恥,斷送了朱明江山。但不直接說他荒淫,只說他“少小風流慣”,似乎還在為他緩頰;不直接說他斷送江山,卻說他“不愛江山愛美人”,這都是舉重若輕,最得婉諷之妙。這一“愛”一“不愛”,毫不含糊地概括了歷史上許多荒淫誤國的帝王的共同特征,很有典型性;而詩句的語言通俗,故成為廣為流傳的名句。與福王一類昏淫之主形成對照的,則是歷史上那些具有雄才大略的君王。比如劉備,他曾清醒地對付了周郎的美人計,使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傳為美談。唐呂溫《劉郎浦口號》云:“誰將一女輕天下,欲換劉郎鼎峙心。”正好與此詩對讀。
上一篇:古詩《藍智·龍州(錄三)》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王昶·上津浦》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