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承千圣,君師統萬方。臨雍傳巽命②,詣學表謙光。秩宗師典禮③,樂正考彝章④。鳳輦移丹陛⑤,鸞聲下紫閶⑥。四門邀法駕⑦,數仞望宮墻。天步規衡葉⑧,臣僚劍佩鏘。恪恭三獻凜⑨,肅穆一誠將。盥享孚裀祀⑩,經幃設廟堂。太和暉靄靄,篤敬度印印(11)。當扆橫綈幾(12),開函試縹囊(13)。治源通泗水(14),心學溯陶唐(15)。萬象歸皇極(16),千官拜御床。微言宣底蘊,大旨辟康莊。簡易公卿坐,趨蹌弟子行。共承天視聽,密邇帝衣裳。大訓蒙宣讀,奇珍獲拜嘗(17)。舊聞師道立,新頌圣謨洋。墨榜寬登進(18),青矜擴選良(19)。肯容杗桷棄(20),遍用網羅張。文教漸沙塞,儒風被海疆(21)。育才騰渙汗(22),重道挈乾綱。虞舜聰才達(23),周文食不遑(24)。小臣逢盛典,拜手效賡飏。
注釋 ①太學:國子監。②臨雍:天子親臨學宮。巽命:王者之詔命。③秩宗: 官名,掌郊廟之事。為禮部官。④樂正: 官名,樂官之長。彝章:法度規章。⑤鳳輦:帝后專用車子。⑥紫閶:紫色的宮門。⑦四門:學校名。這里指代國子學。⑧規衡葉: 總是合于法度。⑨三獻:祭圓丘、宗廟之禮,須三度酌酒。凜:恭敬。⑩盥享、裀祀:兩項祭禮。(11)印印:君之德既盛又高。(12)扆:古代的一種屏風。綈幾:天子所用之幾,上加綈錦,故稱綈幾。(13)縹囊:盛書之囊,青白色(縹為青白色之絲織品)。(14)泗水:河名,即泗河,出魯汴縣北去。(15)陶唐: 即帝堯氏,始封于陶,后徙唐。(16)皇極:帝王治世之要道,相傳之大法。(17)奇珍:皇帝所賜御食。(18)墨榜:鄉試錄取榜。(19)青矜:秀才。(20)杗桷:大梁和椽子的材料,喻國家有用的人才。(21)被: 同披,覆蓋。(22)渙汗: 王者之令,言出必行,一發不可收。或謂號令洽于人心,如汗之浹于四體。(23)虞舜:舜,上古賢君。聰:明察。(24)周文:周文王。食不遑:來不及安心吃飯。傳說周公為了接見來訪的人才,一頓飯要中間停下來三次之多。這里可能把周公的事安到周文王頭上了。
上一篇:恩壽《圣主躬耕藉田恭紀》
下一篇:盛昱《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