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晏幾道·木蘭花》
晏幾道
秋千院落重簾暮,彩筆閑來題繡戶①。墻頭丹杏雨余花,門外綠楊風(fēng)后絮。朝云信斷知何處②?應(yīng)作襄王春夢去③。紫騮認得舊游蹤④,嘶過畫橋東畔路。
【鑒賞】 此詞為作者重游與蓮、蘋、鴻、云等歌伎曾經(jīng)歡度好時光之地的情思與感慨。觸景傷懷,寄情于物,虛實相間,感人至深。黃蓼園 《蓼園詞選》: “首二句別后,想其院子深沉,門闌緊閉。接言墻內(nèi)之人,如雨余之花;門外行蹤,如風(fēng)后之絮。后段起二句言此后杳無音信,末二句重經(jīng)其地,馬尚有情,況于人乎?”
上闋從追憶舊時歡樂時光寫起。“秋千” 二句是說在佳人住處,在重重簾幕的掩藏下,在黃昏之后,彩筆題詞,歡情無限。但好景不常。三、四句寫分別。作者用兩個含蓄的譬喻表現(xiàn)這種分離: 墻頭丹杏為留下來的人,門外綠楊是流落之人。“雨余花”、“風(fēng)后絮” 均是凄慘之至、狼狽之至,是離別后雙方處境與心境的形象寫照,韻致哀婉、纏綿。此二句成為以景喻人的名句。
下闋寫別后相思,更寫故地重游時“物是人非” 的感慨與哀嘆。“朝云信斷知何處?” 無限的牽掛,無盡的惦念與關(guān)懷。思而不見,久失音訊,是否相忘于天涯另有所愛,“應(yīng)作” 一詞表達無奈與沉痛的妄測,實為憂思的變幻與異化。末尾二句由遐思、臆測而回到現(xiàn)實: 舊地重游,老馬識途,況人乎? 馬尚有感悲嘶,況人心乎?此二句以間接手法寫沉痛心情與慨嘆,表達效果絕妙。對此,沈謙在 《填詞雜說》 中贊曰: “填詞結(jié)句,或以動蕩見奇,或以迷離稱勝,著一實語敗矣。康伯可 ‘正是銷魂時候也,撩亂花飛’; 晏叔原 ‘紫騮認得舊游蹤,嘶過畫橋東畔路’; 秦少游 ‘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深得此法。”
上一篇:《宋祁·木蘭花》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柳永·木蘭花慢》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