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王鳴盛·西湖葛嶺有嘲》原文賞析
忙里能閑號半閑,相公胸次本來寬。襄樊失守成何事,不抵秋蟲勝負看。
這是王鳴盛游西湖葛嶺有感,嘲笑宋代宰相賈似道的一首詩。
葛嶺在杭州西湖北面,棲霞嶺東面,相傳是晉代葛洪煉丹的地方。賈似道為南宋理宗、度宗時宰相,因善于獻媚逢承,上曾將葛嶺賜給他,于是他便在其中筑一半閑堂,常在里面消閑取樂。作為一個著名的歷史學家來說,王鳴盛對賈似道這一歷史人物及其不問國事的浪蕩生活當然是十分熟悉的。于是便借機對他進行了十分辛辣的諷刺。
按理說,作為一朝的宰相,每天需日理萬機,上至君王、下至臣民的各種大事,都可在他過問范圍之內,然而,這賈似道在國難當頭、半壁江山、“臣民淚盡胡塵里” 的情況下,居然能忙里偷閑,自筑“半閑堂”以取樂,這實在是歷朝宰相中所罕見的。所以作者第一句便以筑“半閑堂”事來嘲笑他。
俗話說: “宰相肚里好撐船。”這本來是褒語,是說做宰相的人都是很有氣量的,而作者在這里雖然也說賈似道“胸次本來寬”,但卻是反語,是明褒暗貶。因為賈似道盡管身居相位,卻從不把收復失地和朝政大事放在心上,從不憂國憂民,所以作者巧妙地套用了這一俗話,作為雙關語來諷刺他,顯得十分含蓄。而此句雖然尊稱他為 “相公”,這一方面是為了平仄和諧的緣故,但另一方面也有調笑的成分,實際上也是一種“明褒暗貶”,一種假客氣。
據史載,宋度宗時,元軍包圍襄陽、樊城(皆在今湖北省境內)兩地數年,襄、樊軍民困戰多時,而身為宰相的賈似道卻隱匿軍情,仍與群妾、賓客在葛嶺斗蟋蟀取樂,以致最后使襄、樊兩地失守。王鳴盛正是抓住了這一歷史事實,承首句中的忙里能閑和次句中的胸次之寬,濃縮成三、四兩句,對賈似道這一不問國事的掛名宰相進行了更為辛辣的諷刺。
應該承認,作者對賈似道的誤國行徑是十分激憤的,但有趣的是,作者卻偏偏借賈似道的口氣,以 “成何事”三字輕描淡寫地悄悄帶過,又以“不抵”二字作轉,這樣一寫,其中嘲笑和含蓄的意味就顯得更濃。
七絕由于篇制短小,容量不大,故往往只能以一事點化,達到諷刺的目的,如杜牧的《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等幾乎都是用的這種手法。而此詩的重心在后二句,大致也是用的以一事點化的諷刺手法,只是前二句以一種議論的文字出現罷了。
以七絕的形式來進行諷刺、嘲弄,這在唐代就已開始,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不少著名詩人都曾以七絕的形式寫過諷刺詩,都獲得了相當的成功,有的甚至流傳至今。從王鳴盛的這首七絕詩來看,雖未必像唐代名家的同類作品那樣流傳,但實在也是篇絕好的諷刺佳作。
上一篇:古詩《袁枚·西施》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錢載·觀王文簡公所題馬士英畫》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