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王士禛·過古城》原文賞析
格孫城外遠煙迷,瘦馬凌兢上大堤。茅屋幾人輸井稅,田家終歲把鋤犁。殘碑剝落橫苔蘚,古道縈回長蒺藜。陵谷銷沉盡如此,一聲村落夕陽雞。
王士禛的詩歌大多講求神韻,但也有一些針砭時政,反映現實生活之作。這首《過古城》,卻另有特點,它既有不粘不脫,不即不離,含蓄不盡的神韻,感嘆陵谷滄桑的人間世事,但同時又從中反映出了當時現實社會中農民的窮苦,在兩者的結合中,自成一格。
首聯直接點題: “格孫城外遠煙迷,瘦馬凌兢上大堤?!?“格孫城” 即題目中的“古城”,在作者的故鄉山東新城縣東十二里,即在今山東桓臺縣境。第一句平平敘起,首先畫出古城之外一派煙霧迷茫的景色,一個“迷”字,已經隱約透露出悵惘、傷感的神態。在這個背景上,第二句立即點出了人物的活動: 作者騎著瘦馬,孤苦伶仃 (即 “凌兢”)地正在向著大堤上行走。瘦馬伶仃,形象已經是夠凄苦的了,句中著一“上”字,仿佛使人看到那瘦馬正在低頭奮蹄,吃力地往大堤上攀登,更加覺得令人神傷。這兩句看似毫不經意,信手拈來,而從背景和人物活動的結合上,卻頗見匠心: 在那遠煙迷蒙中,在瘦馬吃力行進中,古城的冷落與荒涼,作者思想情緒的感傷,以及內心深處的哀愁,一齊流注筆端,溢于言外,這種凄迷、冷落的意境,一下子造成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并且籠罩全篇。
中間兩聯,進一步在凄迷、冷落的意境中,寫作者在大堤上行走時的所見。“茅屋幾人輸井稅,田家終歲把鋤犁?!弊髡呖吹侥巧⒙湓诨脑系膸滋幟┪荩吹皆谔焐蛲碇修r民還在辛勤地把鋤種田和催牛犁地,于是聯想到農民為著交納租稅而終歲勞苦的情景。古代行井田制,按制收稅,后因稱田稅為井稅。這一聯是從空間的橫向展示中,來描寫眼前之景,通過景物而表現出對于窮苦農民的同情?!皻埍畡兟錂M苔蘚,古道縈回長蒺藜?!痹诶^續行進中,他看到這古老的地方,殘碑已經風化剝蝕,上面長滿了青青的苔蘚,在紆回曲折的古道上,也生長著茂密的蒺藜。這一聯初看也是空間的橫向展示,它用殘碑、苔蘚、古道、蒺藜這些意象,來進一步深化古城的荒涼,給人以更加形象、更加深刻的印象。但如果進一步玩味,我們就不難發現,其中也包含著縱向的對于往昔的追懷,構成今昔的對比。這里有殘碑、有縈回的古道,說明昔日的格孫城,曾經是一度繁華的所在,然而曾幾何時,往事如煙,不可追尋,只落得如此冷落與荒涼,人間世事,變化得真快啊!我們仿佛聽到作者一聲長長的嘆息。這兩聯一橫一縱,交織描寫,把眼前的景物,農民的窮困,今昔盛衰的對比,寫得井然有條,而又生動形象,作者的感情也表達得深曲含蓄。四句中,意象的選擇少而精,很富有典型性,雖然只有疏疏的幾筆描寫,但其中蘊涵的思想,卻是極為豐富的,可見作者高明的技巧。
最后一聯,作者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直接抒寫個人的感慨?!傲旯蠕N沉盡如此,一聲村落夕陽雞。”“陵谷”,是取《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中“高岸為谷,深谷為陵”之意,謂地理環境變動不停,常常如此。前一句其實當然不只講地理環境,而是對人事變化無常的感慨。明末清初之際,清兵入關,殘酷的戰爭使得有的繁華城市數日中成為一座荒城,到作者生活的時代,也還殘留著這種痕跡。這一句雖然是在寫格孫城,但又顯然不僅寫格孫城,有著更為廣泛的社會意義,其中流露出對清軍殘酷殺戮的不滿。然而作者只是點到即止,立即把筆墨重新轉移到眼前的景物上:紅日西沉,夕陽滿天,在一片蒼茫的暮色中,聽得村落中一聲聲雞啼。這由視覺和聽覺組合而成的荒村落日圖景,更加顯得蕭條而又凄涼,作者對農民經歲勞苦的同情,對人事滄桑的感慨,對于由眼前景物而引起的惆悵,都一齊包含在這一句之中,景中有情,言外有味,耐人咀嚼。
這首詩的意境有一種疏淡之味,一路寫來,筆調顯得輕松自然,結尾處又以景作結,更留下綿遠悠長之意。然而,詩人卻善于寄至情于淡泊,在疏淡的意境中,通過意象的精心選擇,環境的映襯烘托,感情的含蓄流露,把嚴肅深沉的思想表達得十分深刻。全詩中不乏神韻之致,但卻沒有把大地瘡痍化為平淡,透過薄薄的一層輕紗,我們真切地看到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這是本詩的成功之處。
上一篇:古詩《許衡·辭召命作》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薩都剌·過嘉興》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