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楊慎·塞垣鷓鴣詞》原文賞析
秦時明月玉弓懸,漢塞黃河錦帶連。都護羽書飛翰海,單于獵火照甘泉。鶯閨燕閣年三五,馬邑龍堆路十千。誰起東山安石臥,為君談笑靖烽煙。
《鷓鴣詞》是唐樂府曲詞,多寫征人思婦,如唐李益《鷓鴣詞》: “湘江斑竹枝,錦翅鷓鴣飛。處處湘云合,郎從何處歸。”(見《樂府詩集》卷八十《近代曲辭》二)楊慎冠以“塞垣”字,用以詠邊塞。“塞垣”,泛指邊地。唐高適《薊中作》有“策馬自沙漠,長驅(qū)登塞垣”句。這里指明代北方的邊墻。
楊慎擬唐人邊塞之作,每雜用唐人名篇,襲用唐人成句,稍事改作,自成新品,“有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者”(《庚溪詩話》)。這種寫法,略似集句,別具新意。清王士禛稱贊他的“《鷓鴣詞》‘秦時明月’ ……工妙天成,不減前作”(《香祖筆記》卷二)。明王夫之對這首詩尤為稱許,他說:“古今《塞上曲》,盡此一詞,看他八句四層,密成一片,每于行處止,止處行,低徊俯仰,神動而不以頓挫,天藻天靈,古今不多遘也”(《明詩評選》卷六)。當然,這種寫法也受到一些人的詰難。《明三十家詩選》批評他“好事剽竊,如《塞垣鷓鴣詞》四聯(lián)中,五用唐人成句,但竄易數(shù)字耳”。
“秦時明月玉弓懸,漢塞黃河錦帶連”,寫邊塞風(fēng)光秀美。首句用唐王昌齡《從軍行》“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而以玉弓擬月,白居易《暮江吟》有“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句。秦“北據(jù)河為塞”(《史記·秦始皇本紀》),這里改“秦”為“漢”,與上文“秦時明月”成對,含意也更為廣闊。黃河如帶,語出《史記·高祖功臣年表序》所載“封爵之誓”:“使河如帶,泰山若厲。”這里在“帶”字上著一“錦”字,更顯示了山河的秀美。明月如玉弓一樣掛在夜空中,九曲黃河如錦繡的彩帶相連。這里用王昌齡《從軍行》,一用“漢塞”事,又與抵御外侮事緊密相連,很具匠心。
“都護羽書飛翰海,單于獵火照甘泉”,寫蒙古韃靼屢啟邊釁,“殺掠尤慘”(《明吏·韃靼傳》),告急的羽書飛自邊關(guān)。詩句出自唐高適《燕歌行》“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羽書”,即“羽檄”,調(diào)兵遣將的緊急文書,上插羽毛,表示火急。“獵火”,借指戰(zhàn)火。“瀚海”、“甘泉”泛指邊地。楊慎在這里只改動數(shù)字,而襲用高適原意,描述了當時邊患嚴重、頻頻用兵的情況。
“鶯閨燕閣年三五,馬邑龍堆路十千”一聯(lián),用邊塞詩最常用的征夫思婦的描寫。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丁壯拋妻別子,遠戍他鄉(xiāng),“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萬里長征人未還”(唐王昌齡《從軍行》)。而且:“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唐高適《燕歌行》),“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他們有可能埋骨黃沙,永無歸日。他們的妻子,獨守空閨,目斷歸鴻,“少婦不知歸未得,朝朝應(yīng)上望夫山”(唐盧弼《塞上四時詞》),詩人們對他們寄予過無限的同情。楊慎的這兩句詩,寫得較為含蓄。詩句化用唐皇甫冉《春思》“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詩句。上句經(jīng)楊慎改作,以“鶯閨燕閣”喻少婦的思邊,她們多么希望“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李白《子夜吳歌》)。不過,也許“春閨夢里人”,已成“可憐無定河邊骨”(唐陳陶《隴西行》)。“馬邑”、“龍堆”都是邊塞地名,泛指邊庭。“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唐高適《燕歌行》),平淡的語言中,卻包含著無限辛酸。
詩的尾聯(lián)“誰起東山安石臥,為君談笑靖烽煙”,用李白《永王東巡歌》“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句。李白遭受讒毀,被“賜金還山”,漂泊流浪之后隱居廬山。安史之亂起,唐明皇倉皇出逃,肅宗即位于靈武,命永王璘東巡,李白被邀參加了永王幕府。他躊躇滿志,認為施展才能、建功立業(yè)的機會來了,表示愿意像隱居的老謝安一樣,“為蒼生起”,談笑之間,即可平定安史亂軍。楊慎借用李白詩意,表示自己也像謝安、李白一樣,“東山再起”,為國效力,寧靖邊患。但是,李白寫《永王東巡歌》,是在被永王璘禮聘下山,隨樓船東行之時。而楊慎這首詩,卻寫在貶謫流放之后,因此,僅僅是他的希望,而且是不能實現(xiàn)的幻想。他將李白詩中的“但用”換成“誰起”,情調(diào)便完全不同了,字里行間,浸透了他有懷報國、無路請纓的痛苦與悲哀。
上一篇:古詩《吳偉業(yè)·圓圓曲》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納蘭性德·填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