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吳偉業·圓圓曲》原文賞析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壁車。
家本姑蘇浣花里,圓圓小字嬌羅綺。夢向夫差苑里游,宮娥擁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唯有淚沾衣。熏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惜。奪歸永巷閉良家,教就新聲傾坐客。坐客飛觴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白皙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早攜嬌鳥出樊籠,待得銀河幾時渡。恨殺軍書抵死催,苦留后約將人誤。相約恩深相見難,一朝蟻賊滿長安??蓱z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遍索綠珠圍內第,強呼絳樹出雕欄。若非壯士全師勝,爭得蛾眉匹馬還。蛾眉馬上傳呼進,云鬟不整驚魂定。蠟炬迎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專征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車千乘。斜谷云深起畫樓,散關月落開妝鏡。
傳來消息滿江鄉,烏柏紅經十度霜。教曲伎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舊巢本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長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當時只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競延致。一斛珠連萬斛愁,關山漂泊腰肢細。錯怨狂風揚落花,無邊春色來天地。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君不見館娃初起鴛鴦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徑塵生鳥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綠。換羽移宮萬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為君別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
歷史的永恒魅力,便在于它充滿無限生動豐富的偶然性,而不只有無可移易的客觀規律。據說歐洲歷史上著名的特洛伊戰爭的爆發,便是因為無與倫比的希臘美人海倫的緣故。中國明清易代之際的蘇州名妓陳圓圓,也屬于為數不多的影響過歷史進程的女性行列。她的富于傳奇色彩的一生,本來就是歌行體詩的絕好材料,而恰恰遇上吳偉業這樣的出色之才加以潤色,遂成就了《圓圓曲》這一篇可以媲美《長恨歌》的曠代杰作。全詩自始至終就陳圓圓的遭際作如怨如慕、淋漓盡致的歌詠,亦借陳圓圓與吳三桂的離合之情,寄托興亡之感。對吳三桂假托復明,實為一己私怨,引清兵入關的行徑,則據事直書。“‘沖冠一怒為紅顏’蓋實錄也。三桂赍重幣求去此詩,吳勿許?!反宸窃娛分苍?”(陸次云)
陳圓圓本姓邢名沅,字畹芬。詩中說她初曾入宮,后又放出,歸崇禎帝田貴妃父田宏遇。后被明末遼東總兵吳三桂納為妾。李自成起義軍攻占北京,曾以吳三桂父吳襄為人質招降三桂,三桂欣然受命,后聞圓圓被劉宗敏所掠,一怒之下乞降于清并引兵入關,成為有清功臣。圓圓亦復為三桂所得,從入云南。陸次云《圓圓傳》及鈕琇《觚賸》所記略同。此詩當作于清順治八年(1651)八月以前三桂屯兵漢中之時(錢仲聯說)。
《圓圓曲》章法奇幻。詩從吳三桂引清軍入關與圓圓重逢切入,再追憶到吳陳初逢為第一段,采用倒敘手法。《史記·封禪書》說黃帝鑄鼎于荊山,鼎成騎龍上天。開篇就借“鼎湖當日棄人間”代指崇禎之死,然后就寫吳三桂打敗李自成: “破敵收京下玉關”,極斬截利落。興兵的名義是為崇禎報仇,然而骨子里卻另有懷恨。“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二句之妙,一在于對仗精整,以眾形獨;二在于下句“立片言以據要,乃一篇之警策”。它比蘇軾《荔枝嘆》“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那樣的名句更精警,因為它不是靠夸張取勝,而是一針見血以事實勝雄辯,而“沖冠一怒為紅顏”這一事實是吳三桂本人也不敢正視的。為一己私情犧牲民族大節及全家性命,其行徑比較《史記》中為護璧沖冠一怒的藺相如和將行刺秦王“怒發上指冠”的荊軻,畢竟太卑微。以下用三桂口吻所作的“紅顏流落非吾戀” 的表白于是顯得虛偽。而最妙的還在于詩人敘事時的不動聲色,“電掃黃巾定黑山”的夾說,還似乎在為他夸功呢。一切都恰到好處,“再相見”的具體情況暫時按下不表,留待下文細細渲染,緊接便用蟬聯句法作倒敘,寫到吳陳初次見面: “相見初經田竇家(西漢外戚田蚡竇嬰代指田宏遇),侯門歌舞出如花。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壁車?!碑敵鯀侨鹪谔锛已鐣蠈ι囯p絕的陳圓圓一見鐘情,田宏遇便順水推舟,為他們牽線搭橋,定下這一段姻緣。
以上一段乃是以三桂為中心,對吳陳離合情事初陳梗概。寫法是直書其事,大刀闊斧。以下從“家本姑蘇浣花里”到“散關月落開妝鏡”,則言歸正傳,以陳圓圓為本位,干脆從頭說起,將圓圓一生的波瀾起伏來一個鋪陳終始。寫法上則援用西施故事陪襯渲染,精雕細刻,反反復復,淋漓盡致。這才是全詩敘事的中心段落。而前一段就像是變奏的過門或說唱的引子,有概括勾勒之妙,無重復冗贅之嫌。
陳圓圓原籍蘇州,而“浣花里”本是唐代蜀中名妓薛濤居處,詩中借用作“家本姑蘇浣花里”,則有點染之妙,同時,也容易使人與西子浣紗發生某種聯想。以下虛擬一夢,說圓圓合是西施后身,最是閑中生色的筆墨。“夢向夫差苑里游,宮娥擁入君王起”二句大得《長恨歌》 “侍兒扶起嬌無力,此是新承恩澤時”之神韻?!安缮徣恕敝肝魇?,又與蘇州的“橫塘水”搭成聯想,使人想見嬌小的圓圓有過天真無邪的童年。以下四句仍用蟬聯格起,轉說圓圓長成,被豪門強載(一說為田宏遇,一說為周奎)。“塞翁失馬,焉知非?!保瑘A圓當時只是擔驚受怕,又哪能預測未來,“此際豈知非薄命” 已遙起后文“錯怨狂風揚落花”,針線極為密致,“侯門一入深如海”。在權勢通天的外戚之家,圓圓又一度被作為貢品獻入宮中,但未獲選。從此作為豪門女樂,精習彈唱,歌笑向客,用佐清歡。使陳圓圓絕處逢生,有希望脫離苦海的契機終于到了,她遇到了少年得志的吳三桂,一拍即合?!秷A圓傳》載:“圓圓至席,吳語曰: ‘卿樂甚!’ 圓圓小語曰: ‘紅拂尚不樂越公,矧不逮越公者耶!’ 吳頷之?!北舜苏媸切氖谏衽c了。此即上段所謂“相見初經田竇家”一節,這里便接過此線展開動情的唱嘆: “坐客飛觴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正在山重水復,忽然一徑暗通: “白皙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相見恨晚: “早攜嬌鳥出樊籠,待得銀河幾時渡?”然而,好事多磨,這時三桂又奉旨出關抵御清兵: “恨殺軍書抵死催,苦留后約將人誤?!边@一節兩句一轉,一波三折,搖曳生姿。以下又以蟬聯格另起,寫三桂去后,圓圓在一場社會巨變之中跌進命運的深淵。農民起義軍入城,吳陳雙方音訊隔絕,詩人兼用王昌齡《閨怨》(“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沈佺期《雜詩》(“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語意,寫道: “可憐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更難堪的是她受聲名之累,成為享樂思想滋長了的義軍頭領的獵物:“遍索綠珠圍內第,強呼絳樹出雕欄?!本G珠是西晉石崇家妓,為孫秀所奪,不屈而死;絳樹是魏時名妓:皆借指圓圓。二典偏重于綠珠事,意謂有人恃強奪三桂所好,而圓圓心實難從。“絳樹”用來與“綠珠”對仗,工妙在于虛色輝映。再度淪落的經歷不宜多寫,詩人點到為止,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回到“電掃黃巾”的話頭:“若非壯士全師勝,爭得蛾眉匹馬還!”圓圓重新回到三桂懷抱,全憑愛情的神力。這里是悲是喜?是揚是抑?“壯士”之譽,屬正屬反?恐怕梅村也說不清楚。偉大的情人,渺小的國士!這才是“壯士”二字應具的含義。而現在詩人的彩筆主要用在烘托愛情至上的一面。相傳三桂迎歸圓圓,在營中結五彩樓、列旌旗、簫鼓三十里,而詩人的創造在于,他出人意表地把兩情重圓的無限溫柔旖旎的場面,端端安排在殺聲方定的戰場上,而且是在打著火把的夜晚,為情節增添了幾分戲劇性。這里讀者又看到逼肖《長恨歌》“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內夢魂驚”;“玉顏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那樣的妙筆:“蛾眉馬上傳呼進,云鬟不整驚魂定。蠟炬迎來在戰場,啼妝(漢代一種發式)滿面殘紅印?!钡降资侨鹁攘藞A圓,還是圓圓成就了三桂呢?從此吳三桂青云直上,持專征(不待天子之命即可自決征伐)特權,移鎮漢中。圓圓也自然倚夫取榮,一直做到王妃?!靶惫仍粕钇甬嫎?,散關月落開妝鏡”,詩人不寫平西王府的豪華,偏偏取川陜道途之荒僻山川為背景,寫圓圓的舒心如意,正是因難見巧極為別致的奇筆。你看彩云為之起樓,明月為之掌鏡,“時來風送滕王閣”,似乎天地一切都是為圓圓而存在,這種心情本來就應該安排在吳陳重逢不久的一段時間。道途中感覺尚如此良好,遑論其余。
從“傳來消息滿江鄉”到“無邊春色來天地”是緊接上文作詠嘆。詩人撇下了敘事,而鑿空設想蘇州故里的鄉親女伴聽到圓圓飛黃騰達的消息所起的轟動,以及對人生無常的感慨。溫庭筠《西洲曲》 “門前烏柏樹,慘淡天將曙”寫的是離別情景。圓圓自崇禎十五年(1642)春被豪家載去至順治八年(1651),恰為十年,故云“烏柏紅經十度霜。”教曲伎師,浣紗女伴,都是親眼看到圓圓往昔,不過爾爾,沒想到時來運轉,飛上高枝,叫人羨也不是,妒也不是:“舊巢本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長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這里實際暗用王維《西施詠》“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敃r浣紗伴,莫得同車歸”語意。而陳圓圓的遭遇之曲折,又遠愈西施,更令人感喟?!爱敃r只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競延致。一斛珠連萬斛愁,關山漂泊腰肢細”巧妙地回應了前文“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惟有淚沾衣”,及“坐客飛觴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等語,如畫家設色,反復渲染,所補之筆惟增厚重之感,而不厭其重復。《梅妃傳》謂玄宗曾贈梅妃以明珠,妃作詩帝度曲名《一斛珠》,此借用言圓圓當日身價雖高,但也飽受風塵之苦,腰肢瘦損,自傷薄命。殊不知已作落花,即將沾地成塵之際,又遇好風吹送,直上青云,令人悲也不是,喜也不是。作者興會到時,左右逢源,王建、杜甫于筆底奔命不暇:“錯怨狂風揚落花,無邊春色來天地!”一句語出王建《宮詞》“錯教人恨五更風”,下句語出杜甫《登樓》 “錦江春色來天地”一經化用,意味全新。
以上的嗟嘆,本來已可以收場,而大詩人吳梅村卻余興未盡,嗟嘆不足,復為詠歌,以下不再假他人變相抒慨,而是直抒詩人的感想。這一段又作兩疊重唱,一疊以“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起,借小說家言曹操起銅雀臺揚言要奪東吳二喬,使周瑜奮起抗曹,大獲全勝于赤壁的故事,比方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歪打正著,為清朝立了大功,說這里有諷刺,當然確鑿無疑。詩人的諷刺是沖著明代總兵吳三桂的,然而他又怎樣看待陳圓圓,怎樣評價吳陳愛情呢?梅村的思想感情是有困惑,有矛盾的。他也遇到了白居易作《長恨歌》的老問題:歌詠愛情,還是政治諷刺?他從理智上要批判吳三桂,但從感情上又不免為之緩頰。“妻子豈應關大計”,江山重要; “英雄無奈是多情”,美人可戀,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吳三桂便是以“無君無父”的高昂代價,使陳圓圓成為歷史人物: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圓圓曲》的深刻與非凡,就在于它寫下了一出團圓的悲劇,與《長恨歌》殊途同歸。正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二疊則以“君不見館娃初起鴛鴦宿,越女如花看不足”起,仍回到西施與夫差的譬喻上來。這一譬喻貫穿全篇,“所以然者,不徒二女同屬吳娃,亦緣三桂姓氏得吳宮點出” (程千帆),同時夫差也是一個在“美人”問題上沒有過關的歷史人物。他為西施建館娃宮, 宮中有采香徑、 響屧廊, 春睡未足,早已是人去樓空,風流云散。現在“換羽移宮”,輪到又一代風流人物在古梁州所在的漢中享受榮華富貴,看來“吳宮曲”也要翻新了。《圓圓曲》在藝術上的成功之一,便是詩人始終沒有作理性的說明和邏輯的判斷,而是以形象作純情的歌吟,備極吞吐抑揚之致?!皳Q羽移宮萬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為君別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詩人似乎是說,萬事休咎,我都無從判斷; 千秋功罪,且待后人評說。真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感。
吳梅村身處明清易代之際,飽閱滄桑,故善取重大題材入詩,如《圓圓曲》、《楚兩生行》等數十篇,取易傳之事,為絕妙之辭,“感愴時事,俯仰身世,纏綿凄惋,情余于文”(趙翼),故能傳世不朽。這一方面是因為他濡染唐詩甚深,得其絕活,如在節奏音律上,顯然繼承了“四杰體”,此體具有一氣貫注而又回環往復的韻度,其特征是: 基本上四句一韻,平仄韻交替; 多用律句對仗,大開聲色: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遍索綠珠圍內第,強呼絳樹出雕欄”; “斜谷云深起畫樓,散關月落開妝鏡”;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等,無不語工意斷,深宜諷詠; 段落之間,多用自相蟬聯之格 (即頂真),使意轉辭聯,無斷折痕跡,如“相見”、“橫塘”、“坐客”、“相約”、“馬上” 皆是,在烘托氣氛,細膩刻畫人物外貌心理,借歷史人物以比襯上,均得力于《長恨歌》;其善寫女性之情,千嬌百媚,妖艷動人處,則又采自香奩體。另一方面,他的繼承又不徒襲唐人之貌,而自有戛戛獨造者在。其最值得稱道的是全詩章法的造奇?;仡櫣诺溟L篇敘事詩如《焦仲卿妻》、《木蘭詩》、“三吏三別”、《長恨歌》基本上都是順敘和單線發展的結合,《秦婦吟》作大段插敘,也基本取單線發展結構。就好比傳統繪畫的線描平涂。而《圓圓曲》則另辟蹊徑,敘述方式是倒敘再倒敘,有遙接、有補筆,技法變化莫測;結構則呈復線交織,多角度描述情事。好比現代繪畫中注重明暗的表現和色彩的重疊。第一段的敘事雖然在第二段也有,但前者是從男方角度作大刀闊斧的速寫,后者則從女方角度作工筆重彩的描繪,彼此互形,骨肉停勻,第三、四段是兩重變奏的詠嘆,而第四段又作兩部輪唱,反反復復,曲盡其致,較之前代敘事名篇有更強的抒情性,幾令讀者魂搖意奪,莫可究詰,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在敘事與抒情結合,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上,《圓圓曲》都有后來居上的成就。在清代詩歌中,《圓圓曲》是產生較早的杰作,為其后的詩人在繼承唐詩而能推陳出新方面,作出了成功的范例。
上一篇:古詩《龔自珍·詠史》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楊慎·塞垣鷓鴣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