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渡謠
湖南人家重端午,大船小船競官渡①。彩旗花鼓坐兩頭,齊唱船歌過江去。叢牙亂槳疾若飛②,跳波濺浪濕人衣。須臾歡聲動地起,人人爭道得標歸③。年年得標好門戶,舟人相驚復(fù)相妒。兩舟睥睨疾若仇④,戕肌碎首不自謀⑤。嚴訶力禁不得定⑥,不然相傳得瘟病。家家買得巫在船,船船斗捷巫得錢。屈原死后成遺事,千古傳訛等兒戲。眾人皆樂我獨愁,莫遣地下彭咸知⑦。
①官渡,大型的渡口。 ②牙,旌旗的齒狀邊飾。 ③標,置于水上以標志得勝的信物。 ④睥睨,窺伺。 ⑤戕(qiāng),殘殺。⑥訶,大聲喝叱。 ⑦彭咸,傳說為殷代賢大夫,后投水死。屈原《離騷》:“雖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楚辭》中屢見,當是屈原敬重的傳說人物。
【說明】 端陽競渡的風(fēng)俗,由來已久,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即有五月五日競渡,為悼念屈原投汨羅江的記載。唐建中時,張建封為岳州刺史,曾作《競渡歌》,中有云:“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蜺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橈。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一朋心似燒。只將輸贏分罰賞,兩岸十舟五來往。”詩中的“瘡眉血首爭不定”云云,正可與李詩的“戕肌碎首不自謀”參看。說明為奪標而不惜毀傷肢體的蠻風(fēng),在湘中流傳已久。
劉禹錫在朗州(今湖南常德市)時,亦親見競渡之戲,有詩前小序云:“競渡始于武陵(即朗州),至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招屈之義,事見《圖經(jīng)》。”元稹《競舟》云:“楚俗不愛力,費力為競舟。買舟俟一競,競斂貧者賕。”又云:“祭船如祭祖,習(xí)競?cè)缌?xí)仇。連延數(shù)十日,作業(yè)不復(fù)憂。……建標明取舍,勝負死生求。一時歡呼罷,三月農(nóng)事休。岳陽賢刺史,念此為俗疣。”他也是以俗疣陋風(fēng)視之。
上一篇:《白楊行》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鄭善夫》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