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元十八協律
其一
英英桂林伯(2),實爲文武特(3)。
遠勞從事賢(4),來弔逐臣色(5)。
南裔多山海(6),道里屢紆直(7)。
風波無程期,所憂動不測。
子行誠艱難(8),我去未窮極。
臨別且何言,有淚不可拭。
其二
勢要情所重,排斥則埃塵(9)。
骨肉未免然,又況四海人(10)。
嶷嶷桂林伯(11),矯矯義勇身(12)。
生平所未識,待我逾交親。
遣我數幅書,繼以藥物珍。
藥物防瘴癘,書勸養形神。
不知四罪地(13),豈有再起辰(14)。
窮途致感激,肝膽還輪囷(15)。
詩詞類別:即事感懷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作品:湘中酬張十一功曹
(1)元十八:即元集虛,唐代河內人。愛廬山,結溪亭于五老峰下,與白居易、柳宗元、韓愈相友善。協律:即協律郎,爲掌管音樂的官。元集虛曾居此職。
(2)英英:杰出的。桂林伯:指裴行立,時任桂管觀察使。伯,領導一方的長官。
(3)特:杰出的。
(4)從事:官名,爲州刺史的佐吏。
(5)遂臣:被貶謫的人。
(6)南裔(yì意):南方邊陲。
(7)紆:曲折。
(8)“子行”句:意爲您的行程固然艱難。
(9)“勢要”二句:意爲一般人情是看重有權勢居要位的人。一旦遭到貶斥,就被輕視爲塵埃一樣。
(10)“骨肉”二句:親骨肉都不免這樣,又何況是分居四海的人呢。然:如此。
(11)嶷(nì逆)嶷:高貌,引申爲品德高尚。
(12)矯矯:翹然出眾。
(13)四罪地:《尚書·舜典》載帝舜治四兇之罪,分別將他們流放到邊遠地方。后以四罪之地爲流放罪犯之地。
(14)“豈有”句:難道有再起用的時候。辰:時候。
(15)輪困:屈曲貌。鄒陽:《獄中上梁王書》:“蟠木根柢,輪困離詭,而爲萬乘器者,何則?”
韓愈
韓愈(公元七六八一一八二四),字退乏,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西)人,自署郡望昌黎(治所在今遼寧義縣),世稱韓昌黎。德宗貞元時登進士第,始爲宣武軍節度府觀察推官,累遷四門博士,監察御史。后曾遭貶。憲宗時歷任國子博士、河南令、職方員外郎、比部郎中、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公元八一七)以行軍司馬從裴度討淮西吳元濟,因功遷刑部侍郎。十四年上表極諫迎佛骨,獨怒憲宗,貶潮州,改袁州刺史。次年,召還爲國子祭酒,歷兵部侍郎,京兆尹,終于吏部侍郎。卒,贈禮部尚書,謐文。韓愈力倡儒家道統,并以排擊佛教。又爲古文運動倡導者,爲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文雄奇趺宕,詩章奇崛宏偉,風格獨特,爲后學師法。有《昌黎先生集》。
朝代:唐代
籍貫:河南孟縣
上一篇:王士性《謁柳柳州祠墓》即事感懷詩詞賞析
下一篇:王禕《贈別高進道赴廣西憲府》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