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吳錫麒·虎丘(錄二)》原文賞析
虎氣消沉鶴市荒,東風容易客回腸。真娘墓上年年柳,畫了春愁畫夕陽。
水閣家家風幔開,畫欄曲折粉塘回。冶香輕似落花過,快櫓瞥如飛燕來。
虎丘,在今蘇州市,為著名風景名勝。傳說為春秋時吳王闔閭的墓葬處。據《吳越春秋》記載:“闔閭冢在閶門外,葬三日而有白虎踞其上,故曰虎丘。”此詩原為三首,這里選析二首,詩以“虎丘”為題,實詠蘇州,第一首吊古,第二首寫景。
第一首開篇就扣住與詩題有關的兩處古跡:“虎氣”、“鶴市”。“虎氣”,指吳王闔閭墓。吳王闔閭,即位前稱公子光,用專諸刺殺吳王僚登上國君寶座。即位后用楚國亡將伍子胥伐楚,曾一度攻占楚都郢,后又與越王勾踐爭霸,戰敗受傷而死。葬三日而墳上金精之氣化作白虎。觀吳王闔閭一生,不可不謂雄心勃勃,虎氣生生。但是他開創的事業而今安在?早已消亡而蕩然無存,只徒留虎丘之名而已。接下來的“鶴市”,亦言闔閭事。同據《吳越春秋》記載:闔閭女名勝玉,自殺而死。闔閭葬之于閶門外,葬時舞白鶴于吳市中,令吳民往觀。待白鶴與吳民俱入墓門,就開動機關將一應人眾活埋。所謂“鶴市”,應當指此。詩言“鶴市荒”,是說當年熱鬧的鶴市到而今也荒廢無存了。興亡之感,可謂溢于言表。接下來一句“東風容易”,東風,即春風,一年四季,周而復始,歲歲如此,年年相同。春風去了,又接回復,所以說是“春風容易”,容易者,容易回復之謂也。但是,吳王之霸業和虎氣卻是一去不復了。兩相比較,實在叫人感傷不已。“客回腸”,客是作者自指,回腸,悲傷之意,語出太史公《報任少卿書》: “腸一日而九回。”
以上兩句,一句吊古,一句傷今,以自然之永恒而傷人生之短促。詩的第三句回扣蘇州古跡“真娘墓”。據唐人范攄筆記小說《云溪友議》: “真娘者,吳國之佳人也。死葬吳宮之側,行客感其華麗,競為詩題其墓樹。”真娘已矣,然其墓上柳樹卻年年花開花落,較之不可一世的吳王闔閭,這個普通的紅粉佳人應該說是可堪告慰了,因為南來北往的客人都爭相前來悼念她。這里的“畫了春愁畫夕陽”,就字面上講,是說春天有人來這里消愁,傍晚有人來這里遣悶,但實際上是以“春”代指四季,以“夕陽”稱說早晚。它表明真娘死后并不寂寞,得到了后世人們的懷念。
這首詩采用了兩組對比,一是以春風年年來以比吳王一去不回,二是以普通紅粉佳人之受人懷念以比吳王“虎氣消沉”,它諷刺了兇狠殘暴的統治者不得人心,被人唾棄,贊美了美麗和善良的永恒價值,是一首頗具人民性的作品。
第二首詩是一幅古城蘇州的風俗畫。蘇州地處江蘇水鄉,與太湖相去不遠,運河穿城而過,城中家家枕河而居。水,可以說與蘇州人民結下了不解之緣。寫蘇州風景,當然不可不寫水,也不可不寫船。因此第二首開篇第一字就是“水”——“水閣家家風幔開”。這是說蘇州家家有水閣。水閣,是臨水的閣樓,用木板構建而成,為遮擋河風,閣內門窗都掛有帳幕,稱“風幔”。這是一幅蘇州古城特有的畫面。第二句是拉開“風幔”所見的蘇州河上景色——“畫欄曲折粉塘回”。蘇州,素以人工園林的雕琢景色著稱,即使連河堤——“粉塘”,也被精巧的人力裝飾得別有風致,河堤是由一片銀白色的石料修砌而成,堤岸為曲折的雕花欄桿所環繞。人工的雕琢,使得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蘇州更加顯得風姿綽約和婀娜多姿,這又是一個只有蘇州才有的特寫畫面。以上兩句是寫蘇州城市的建筑特色,詩人用濃墨重彩對蘇州作了精心的雕繪,給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如果說,蘇州僅僅是以其特別的建筑格局引人矚目的話,那么,它還不能算是真正的蘇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美,還表現在其自然的魅力,表現在大自然對蘇州的特殊賜予。首先是花——“冶香輕似落花過”。站立于水閣之上,你會時不時地嗅到一股濃烈的香味。香從何來,當然是來自堤岸的花叢,來自城內數以百計的園林。一陣異香隨風撲來,你還以為是落花從你面前輕輕地飄過。其次是船——“快櫓瞥如飛燕來”。船,是水鄉人民不可或缺的生產、生活工具,蘇州家家有水閣,亦戶戶有船舟,穿城而過的運河,乃是船舟的天下。拉開水閣的風幔,撲入眼簾的就是船只,它們來來去去,去去來來,其輕快,其神速,簡直如同河上翻飛的燕子,瞥眼之間,就飛到你的面前。蘇州,是花的世界,是船的王國,愛水、愛花、愛船的蘇州人民,將世世代代永享這上天的優厚賜予,愿蘇州永遠美如天堂!
上一篇:古詩《黃宗羲·蒼水》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陳恭尹·虎丘題壁》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