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1),衡陽雁去無留意(2)。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3),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4),燕然未勒歸無計(5)。羌管悠悠霜滿地(6),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解析】這首詩是范仲淹出任陜西經略副使時寫的。他在戍邊期間,寫過幾首反映邊地生活的《漁家傲》,都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這是其中的一首,主要寫邊塞的蕭條景色和遠離家鄉,久戍邊塞的將士們那種沉重的心情。詞的上片寫景,下片著重言情,而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全詞以情為主,景色不賓,結構十分完整,層次非常清晰。詞的上片,作者調動其視覺,聽覺、寥寥數語,便勾勒出一幅邊陲荒涼冷漠的景象:北雁即將南歸,沒有任何留意;邊塞上的風聲、雨響、人喊、馬嘶等特有的聲音伴隨著軍營的號角一齊發出。這眼中所見的“遠去”,耳中所聞的“近來”,本乃凄涼之處,又加上了悲壯的氣氛。而作者不止于此,又用了加倍渲染的手法來寫邊塞景色的“異”處。你看,起伏的山巒象屏障一樣矗立著。傍晚時分,煙霧迷漫,即將西沉的紅日正照射著一座大門緊閉的城堡……這是多么荒涼的景色啊!所見若此,身臨其境的人就不免產生了一種思鄉之情。一位白發將軍,舉起“濁酒一杯”想借酒澆愁。可是這又怎能排遣離家萬里的鄉愁呢!由黃昏進入深夜后,聽到的是悠長的羌笛,看到的是銀白的濃霜,又怎能入睡呢?在下片里,“一杯”和“萬里”相對為文,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家萬里”固然點出回鄉路途遙遠,但這并不是“有家歸不得”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未能如東漢竇憲那樣打退匈奴的侵擾,在燕然山刻石記功,然后班師回朝。這樣,就表現了將士邊塞寒苦,久戍思鄉和強敵未滅,國不安然,因而還不能卸甲還鄉的矛盾。但作者只用“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就寫出了將士高度的責任感,使人不得不對這一白發將軍肅然起敬。《漁家傲》一詞,雖受一些文人譏諷,稱其為“窮塞主之詞”,但通過此語恰表露出與眾不同的價值來。這首詞一反五代以來寫景則春花秋月,抒情則閨怨情愁的柔弱詞風,抒發了悲涼壯闊的情感,開辟了新的境界,有力地促進了詞的解放,給后來的宋詞創作帶來深遠的影響。它的功績在于開風氣之先。這是不可磨滅的。
上一篇:經典《清平樂》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漁家傲》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