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原文|注釋|賞析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②,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③,路轉溪橋忽見。
·注 釋
①黃沙:江西上饒縣西黃沙嶺。黃沙道指通嶺的大路。
②別枝:另一枝。
③社林:即社樹,指土地祠的樹林,古代立社常常種植與本土地相宜的樹木,便認為是神所憑依。
·導讀入境
月色皎潔,清風徐徐,我走在那江西上饒縣黃沙嶺的道路上,為此賦詞一首:抬頭望去,在明亮的月光下,樹枝結巢的烏鵲被驚起,亂飛亂啼,從這一棵樹枝跳到另一樹枝上。大概是清風吹動樹梢驚醒了勞累一天的蟬兒,它們一聲一聲地叫了起來。
這是多么清幽奇麗的景色啊。更讓人感到欣慰的是,當看到那稻谷揚花,人們肯定都在這稻香里談論著秋天美好的豐收景象,一邊聽著耳邊傳來的陣陣蛙聲。似乎那青蛙也在為大豐收而引吭高歌。正當我沉醉在豐收的遐想中時,一片烏云遮住了天空。遠處還有七八個星星在閃爍,而山前卻飄來了兩三點雨星。趕緊找個避雨的地方吧,好像記得這里有個茅店在社林邊,至今卻不知在何處。疑惑中轉過小橋,嗬! 抬頭一看,茅店忽然映入眼簾。
·賞 析
這首詞是寫詞人行走在田間小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上半闕勾畫出了一幅幽美的農村夏夜圖;下半闕則側重于夜行人感情變化描寫。筆法靈活,輕快宜人。整首詞既有農村夏季生動的畫面實體,又有詞人空靈的想象描述。明月、驚鵲、清風、鳴蟬,一系列景物適時、適地地出現在詞人的畫面上,有耳邊鳴啼、月光如水的眼前景,也有淡淡遠山、清風吹過的陪襯物。花香、蛙聲、豐年,這又是詞展開聯想的景物。結尾兩句又用移動的鏡頭取景,展現出夜行人匆匆趕路的畫面。而“忽見”兩字又將夜行人急尋“茅店”而不見,及至突然見到時的驚喜表現出來。如此便把詞人夏夜在田間道路上的情景、情趣寫得自然親切,同時也自然流露出作者閑適、愉快的心情。
·思考題
1.請你說說這首詞是怎樣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
2.詞中勾畫出來的農村生活圖景,是由哪些特寫“鏡頭”組成的?
(閑適類撰稿:趙春芹 魏惠明)
上一篇:孟浩然《春曉》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維《田園樂(其六)》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