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
十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是高適為友人送行時所寫的一首贈別詩。董大,敦煌選本題作“董令望”,則董大即董令望,“大”是以其行第稱。又據李頎《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詩》,這個董大也可能是當時著名的彈琴藝人董庭蘭。詩共二首,這是第一首。第二首說:“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可見兩人是在長安、洛陽時的老相識,分手十多年之后重新相遇,而相逢不久又要離別。這時兩人都處于飄泊外鄉的困頓境遇之中,以致相逢之時詩人囊空羞澀,連沽酒暢飲的錢都沒有。唐人為朋友送行,一般都要以酒餞別,所以詩人為此深感歉疚,然而這首氣概豪邁的贈別詩卻勝過了千杯壯行的醇酒。
展現在送者和行者眼前的,是黃云籠罩的天空,落日昏暗的余光。北風吹送著大雁遠去,雪花紛紛在原野上飄落。十里之內,視野所及,唯有這陰沉蕭條的曠野。這是北方冬初常見的景色,但那種蒼涼和落漠,不也正是這兩位知交半世羈旅、四海飄泊的生活和心境的寫照嗎?高適早年混跡于漁樵之間時,所作贈別詩中很少見到明麗開朗的景物,大多是“莽蒼河云陰”①、“云陰愁遠天”②一類的景象。蒼莽、陰郁、蕭瑟的境界,正反映了高適自己“始驚道路難”③的心情。所以《別董大》這首詩的開頭兩句,不僅僅是以蒼涼的景色渲染凄涼的別情,也是高適許多送別詩中類似境界的概括。浮云落日,北風吹雁的景物描繪并不一定含有興喻,但它自然令人想到古詩中以浮云孤雁喻游子飄零的常見比興。這就使高適和董大這些懷才不遇、天涯淪落的貧賤士人心目中的人生道路,在冬初黃昏大雪紛飛的曠野上得到了高度形象而又濃縮的表現。
那陰沉而蕭瑟的天空和原野,雖然預示著友人的前面仍是一條艱難的人生之路,然而它畢竟是可以任人飄飖的廣闊天地。所以盡管頭兩句所描寫的景色是如此慘淡,境界卻蒼茫開闊,并無低沉之感。詩人從眼前景色中所看到的也不只是艱難和空茫,更有潛在的希望。因此他對友人的慰勉便沒有綿綿的女兒之情,而是充滿了前程萬里的信心和大丈夫的豪氣:“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里稱道友人揚名天下,到處都有朋友,不會因為與自己離別而感到孤單,雖是安慰之詞,卻也符合實際情況。當時負有才名的文人云游天下,往往“到處有逢迎”④,到處都會遇到不相識的朋友。高適的這兩句詩,道出了盛唐人看重人才和友情的事實。同時,這兩句詩還包含著詩人對友人必定能遇識者和知己的堅定信念,而這種信念則是基于詩人自己對盛唐時代的認識和幻想:無論前途多么坎坷,只要廣為天下人知,就必定能遇到識賢的知己,——這是慰勉之詞的言外之意。其立意與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大致相同,但能以新鮮警策自成名句,正在于詩中充溢的壯志豪情和充分的自信,集中體現了盛唐文人共同的精神面貌,以及高適魄力雄毅、“以氣質自高”的鮮明個性,其深厚的含蘊,又超出了一般的寬解離愁別緒,能引起人們對于人生道路和知己、時遇等問題的思考和無限的展望,讀來分外意味深長而又振奮人心。
這首詩雖是典型的盛唐高唱,但詩中樂觀豪壯的意氣和催人振作的力量,對于任何時代在人生長途中艱難跋涉的人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因而千年之下,仍然經常被當作格言來留別題贈,激勵友人。
上一篇:高適《營州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杜甫《絕句二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