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寫了不少饒有情趣的風景小詩,《春雪》即其中之一。
一、二句是寫早春情思的。“新年都未有芳華”,新年即春節(jié)。新春乍到,花草樹木是不可能掛紅吐綠的,但詩人卻有著“芳華”的期待心理,對春色的摯愛和渴盼便不難感知了。此際或有的四處尋覓和失望亦是情理之中的事。這樣,貌似平直的敘述中便有了豐富的潛臺詞。“二月初驚見草芽。”驚,自是驚喜。從新年尋覓芳華到二月初見草芽,一路寫來,見出詩人對春日草木處處留意,時時關心,達到了何等癡情的地步。草木初透,便已驚喜不置,倘若是姹紫嫣紅的美景,又將如何呢?就詩人而言,原本對草芽初萌的早春景色就特別鐘愛,他曾認定“最是一年春好處”,就是“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景象了,能不驚喜萬分嗎?
倘如此說來,似也難乎為繼了。詩人卻悄悄變化角度,從雪寫起:“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一、二句是以詩人的目光觀物,這里便是以白雪的目光觀物了。看似斷裂,實屬更深層次的延展與粘合。相對于詩人對春色的企盼心理,白雪似乎更焦灼難耐,她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索性自身演示,一方面扮作花卉,裝點春色,告慰期待的寂寞;另方面拋磚引玉,呼喚著逗引著萬紫千紅的到來。韓詩多盤空硬語,這里文從字順,意思卻拗。雪花的降落,本是帶來寒冷,推遲了春色的展示,這里卻從相反的角度刷新了雪花這一意象,使其以天真可愛熱情的姿態(tài)令人眼新,玩賞不已。再說,以飛雪喻花,本是詩中常語,妙在這里變景物為主體,先以“卻嫌春色晚”狀其神,繼以“故穿庭樹”摹其形,形神兼?zhèn)洌瑡擅罎娎保蛣e有情趣了。
詩題《春雪》,無疑是詩人看到春雪紛紛揚揚的景象,惹動情思,援筆為詩的。但卻從容不迫,先是追述已往,后則狀寫雪意。這種講究虛實正反、轉折頓挫的章法,正是韓愈著意追求詩歌散文美的具體表現(xiàn)之一。從整體看,這種追求是成功的,并產(chǎn)生極好的審美效果。先是在追述中以暗示緊扣詩題之“春”,為全詩蓄勢;繼則點“雪”,以眼前雪景殿后造成開放性結尾。讀罷詩句,稍閉目默想,會仍覺雪花漫天而來,聯(lián)翩起舞,穿越庭樹,作無盡的瀟灑的飛揚,仿佛連讀者自己也置身于這純凈美麗的境界中去了。
上一篇:王涯《閨人贈遠五首》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韓愈《晚春》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