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這里選的《長信秋詞》五首之一、之三,被《樂府詩集》收錄,編在《相和歌辭·楚調曲》中,題為《長信怨》,寫班婕妤失寵后幽居長信宮的悲愁。
金井,有金彩涂飾的井欄,故名。詩詞中常用它美稱宮廷園林的井。這里,它暗示特定的環境——長信宮。秋天悄悄地降臨了,長信宮前的梧桐葉已經枯黃,一片蕭瑟的秋意。
詩人的筆觸由外而內。“珠簾不卷夜來霜”,這是一個語義不確定的句子。可以看成是一個有省略的因果復句:因為夜寒霜重,所以珠簾不卷。就字面看,還可以理解為:珠簾不能卷去秋霜的寒意。因為這種寒,是深藏于抒情主人公心靈深處的凄寒的內境,是驅不去、排遣不開的。
詩人的筆再由室內而及床闈。熏籠,指用來熏香或烘干用的、有罩籠的爐子。熏名香、設玉枕,是為了等待君王。君王不來,不說玉顏失色,而說設以待寢的器物黯然失色。
末句始點出人物情態——臥聽。“聽”什么?聽覺所指,無非是皇帝幸臨的南宮。漏,古代計時的器具。銅壺滴漏,那聲音不會很大,西宮如何能聽得見南宮的漏聲?更何況南宮正笙歌聒耳,即有漏聲,也非“清漏”。“歡娛嫌夜短”,南宮之“漏”,更不會有“長”的感覺。南宮歌吹西宮愁,這里,只能把它理解為臥聽南宮歌吹的西宮愁怨之人用心靈所感覺到的漏聲。“清”承“秋霜”,是長信宮的心理氛圍;“寂寞恨更長”,“臥后清宵細細長”,“長”是失寵人所感受到的主觀時間。“清漏長”三個字浸染了非常濃郁的感情色彩。
全詩四句,三句寫景,由遠及近,由外而內;一句敘事,沒有一個字正面抒寫人物的心情。而那枯萎的梧葉,黯淡的玉枕、熏籠,寒侵玉骨的秋霜,細微、單調、綿長的更漏:目之所見,觸之所及,耳之所聞的一切所暗示的潛信息,都指向一個韶華空逝,處境凄寒、無望中仍不甘寂寞的失寵者的內心世界。
上一篇:孫光憲《楊柳枝詞四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其三)》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