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是一首寓言詩,通過蜜蜂采蜜一事,揭示了一種人生哲理。
開頭兩句寫蜜蜂采蜜。它不是具體地寫蜜蜂采花釀蜜的過程,而是從蜜蜂采花范圍之大方面著筆?!安徽摗薄盁o限”“盡”,連用幾個副詞形容修飾,反復強調蜜蜂蹤影的無處不到。不僅所占范圍廣,且從“山尖”與“盡”字聯系起來看,它還無孔不入,一點“風光”都不放過。小蜜蜂多么貪心,多么勤勞啊!作者對蜜蜂的如此行徑,持著什么態度?雖未明說,但從“占”字看,作者似乎重在表現蜜蜂的貪的一面。看著蜜蜂那穿梭于平地山尖那忙忙碌碌的身影,作者既覺其可憐,更覺其可憎。若再仔細回味,似乎還使人感到小蜜蜂有點執迷不悟,只知道一個勁的采呀采呀,什么也不想,勞碌中透著盲目與愚蠢。這兩句隱含著的情感傾向,是下面發問思考的基礎。
后兩句是對蜜蜂采蜜的反思。對著采蜜的蜜蜂,詩人禁不住要問:蜜蜂呀,你那樣成天不知疲倦地辛苦忙碌究竟是為了什么喲!想過沒有,你“采得百花成蜜后”,自己不能享受,而是空為別人忙一場,多蠢啰!“為誰辛苦為誰甜”,是自思,是問蜂,同時也是提醒大家一起來思考。詩人對蜜蜂,是既恨其貪心愚蠢,又哀其勤勞可憐;既有諷刺,也有同情。
這首《蜂》,是辛苦人生的一個縮影,它揭示了一個普遍的人生哲理,即人是應當極時行樂。“終朝聚斂苦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保@或許就是作者所提倡的人生哲學?!安傻冒倩ǔ擅酆?,為誰辛苦為誰甜”以其敏銳的思索,深刻的見解,升華成一種對人生帶有普遍意義的哲理名言,一直為人們所傳誦,所思考。
由于作者對所描寫的事物,沒有明確表明其情感傾向,所以對這首詩的理解也就見仁見智,或以為是歌頌,或以為是諷刺,等等。從文學藝術形象大于思想的特點來看,這種現象是正常的,也是本詩藝術上成功的一個證明。
上一篇:處默《織婦》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羅鄴《雁二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