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弼
城中煙樹綠波漫,幾萬樓臺樹影間。
天闊鳥行疑沒草,地卑江勢欲沉山。
碧湘門,即長沙城門。本詩主要描繪了詩人登碧湘門眺望長沙城內外所見的優美風光和闊大景象。
作者以城樓作為眺望的“中點”。頭兩句先望城內:“城中煙樹綠波漫,幾萬樓臺樹影間。”觸目所見,首先是一派萬木蔥蘢的“煙樹”——樹而用“煙”來形容,先已表現出樹的密集(遠望如一片煙云);繼后又用“綠波漫”來作比喻,這就更加顯示出它的濃綠如波和浩廣如海。而在這一派綠樹的海洋中,卻又顯露出高出“水面”的另一番壯觀景象:“幾萬樓臺樹影間。”此句不避“樹”字的重復,意在反復渲染長沙城內的多樹;但摹寫的“重心”卻又悄悄轉換到城中的崇樓高臺,用意更在表現長沙城的富庶美麗。
接著,詩人又把視線轉向城外:“天闊鳥行疑沒草,地卑江勢欲沉山。”這里使用了兩句對句,為絕句中不大多見。前一句寫“天”。天的特點是闊大;而為欲表現“天闊”,詩人就用了小小的飛鳥來作襯托。這里讓一群飛鳥(鳥行,即鳥排列成行之意,“行”音“杭”)在空中飛呀飛地直飛到幾乎要沒入地平線邊的草堆中去(“疑沒草”的“疑”字,是故意用視覺的錯覺來造成空間的闊大感)。這種以小襯大的手法(猶如用一點漁火來襯托夜空的無際一樣),就收到了奇妙的藝術效果,顯出了天空的蒼茫闊遠。后一句是寫“地”。長沙城所處的地理環境,其特點是“卑”(低)而“闊”(這一點詩中沒有明言,但可揣摸而知),因此詩人就用高山和遠水(作者另一首《公安縣》詩就說:“遠水欲沉城”)來作襯托,其意是說:這兒的地勢低卑,你看那浩渺的江水(湘江水)簡直要把附近的山巒都淹沒似的——既然連高山都幾乎要沉陷于水中,那么此處地勢之低卑就可想而知了;而既然水勢仿佛要把高山都吞沒,那么此處地勢之闊大也就同樣可以推知了。所以全詩雖則短短四句,其視野卻異常開闊遠大,它所塑造的藝術境界也是相當雄渾浩茫的。
上一篇:歐陽修《行次壽州寄內》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安石《題齊安壁》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