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瓘
花開蝶滿枝,花謝蝶還稀。
惟有舊巢燕,主人貧亦歸。
此詩為感嘆世態炎涼之作。題為《對花》。
“花開蝶滿枝,花謝蝶還稀。”這二句看似平易,實有深意而耐人尋味。花開花謝屬自然規律,司空見慣,誰知蝴蝶卻因之親疏判然。花枝盛艷時簇擁四周,輕柔回旋,翩翩起舞,似也無限親密;但卻在落英委地時隱匿遠去,絕少光顧了。這便令人生出褒貶意識,甚而推想,蝴蝶們現在又依附到別的花枝上了吧。
倘若萬物皆似蝴蝶,人們當見慣不怪,失卻應有的敏感。然而卻有鮮明的對照被詩人捕捉到了:“惟有舊巢燕,主人貧亦歸。”惟有,即絕無僅有,暗示蝴蝶行為的社會普遍性,從而強調了燕子不隨流俗的執著忠厚。明寫燕子在主人貧寒時仍能歸來,不曾嫌棄,便道出主人有著由富轉貧的驟然變化。“亦”字雖是虛詞,此處卻負荷著描述兼感慨的功能,舉足輕重,不可輕輕放過。
以蝶燕的異同為烘托,開了又謝的花朵與由富轉貧的主人結為異質同構關系。這便使前后似無關聯的場景渾然一體而富于張力。從詩題可知此詩并非偶然興會的抒發或瞬間印象的描摹,而是以生活經歷為根基,伴隨著理智與經驗的“感事”之作。蝴蝶燕子僅是表象,世態冷暖的感慨才是實質。本來,中國傳統社會中以血緣地緣維系的社會圈子是極富彈性的。失意者或許六親不認,得志者卻九族歸附,遠近傾攀。“窮到街頭無人問,富到深山有遠親。”這一歷代傳誦的名句,正說明這個富于伸縮的社會圈子因中心勢力變化而敏感的強烈的波動,給人們以深刻的世態炎涼之感。詩人無疑也深有此感,且又發現自己所感之事與蝶燕圖景形神皆相似,便無須直抒胸臆,火爆爆地傾噴出來以求淋漓痛快,而是借用自然尋常之景婉曲抒懷,以含蓄比興的手法去追求淡遠的意味。至于詩人所感之事,無法具體坐實,也不必強為索引,因為詩歌要旨,是鞭笞短視勢利之輩,抒發世態炎涼的悲憤之慨的。
上一篇:司空圖《樂府》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吳融《楚事》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