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
潮長波平岸,烏啼月滿街。
一聲孤棹響,殘夢落清淮。
這首小詩描繪了秦淮河曉渡時的景色。
南京舊名建康、金陵,是六朝故都,秦淮河穿越城中流入長江,兩岸茶館酒樓林立,古往今來,一直是達官貴人游息、享樂的場所。唐朝詩人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就形象地寫出了聲色歌舞的秦淮夜景。清王朝雖建都北京,但秦淮河兩岸卻依然是笙簫歌舞、繁華熱鬧的地方。這首詩的作者與眾不同,他不去描繪盡人皆知的燈紅酒綠的秦淮景色,卻選取了別具特色的“秦淮曉渡”這一特定時刻來描繪秦淮河。你看,前兩句:“潮長波平岸,烏啼月滿街。”十里秦淮,長長的秦淮河,從長江涌進來的潮水,到這里漲到與岸齊平了。“長”讀作漲。“潮長”即“潮漲”。后一句是從唐朝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中脫胎而來,但詩人卻把秦淮河畔的清晨寫得風光明媚:烏啼、月滿街,月光還照耀著大地,樹上的棲鴉發出啼鳴——天亮了。這是一幅多么幽靜的圖畫。三、四兩句:“一聲孤棹響,殘夢落清淮。”“棹”,槳也。突然,一只孤零零的渡船中響起了劃船聲,“孤”,顯出了秦淮河周圍人們還在酣睡,街市一片寧靜,只有一只渡船剛剛解纜,所以這“響”字就特別有力,仿佛使人如聞其聲一樣,于是乎秦淮兩岸的熟睡著而正在做著美夢的人們驚醒了,剩下的“殘夢”,便落到了“清淮”河里去了。清淮,即秦淮河。驚醒了寧靜的秦淮河,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全詩靜中映動,動更襯靜,寫得惟妙惟肖。
“五絕無閑字易,有余味難。”(劉熙載《藝概》)但這首五言絕句卻能既做到字字無虛設,又妙在處處有回味,正如王士禛在《漁洋詩話》中稱潘高的五言詩“清真古淡”一樣,他用極古簡的手法,便繪出一幅饒有情致,古郁清香的圖畫來,構思新穎,別具風味。
上一篇:顧炎武《塞下曲(二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金農《感春口號》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