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三點萬家眠,露欲為霜月墮煙。
斗鼠上床蝙蝠出,玉琴時動倚窗弦。
這首詩首先讓人感覺到的是夜半時分寂靜的環境氣氛。“三更三點”正是夜半。人間此時,一切活動都停止了。“萬家眠”,可見在詩人感覺中外部空間是萬家無聲無息,一片無邊的沉靜。首句連用三個數詞,形成一種強調的意味。這種強調,正是從時間和空間上引導人設身處地去體味那夜半的氣氛。“露欲為霜月墮煙”,露之將要凝結為霜似乎都能察覺,自然也是在靜極無聊中生出此想。而月墮煙霧,夜色暗淡,又進一步加重了夜色給人的沉寂感受。“斗鼠上床蝙蝠出”,因為人靜,斗鼠和蝙蝠才這樣作鬧。而注意到鼠和蝙蝠,則依然由于夜靜。“玉琴時動依窗弦”,比起鼠和蝙蝠之動更微細,幾乎近于主觀幻覺。但正是由于有這種纖細的感覺,更顯得夜靜到了極點。
寫夜半之靜,是這首詩的表層意思,透過對夜半的感受,詩中寫出一個不眠的愁人。“萬家眠”,見己獨不能眠。“露欲為霜”有“半夜涼初透”那種從內心到環境的冰冷感。“月墮煙”,又加重了情緒上的暗淡。斗鼠和蝙蝠猖獗,見詩人所眠之室,可能久久無人居住。而倚窗之琴弦時動,則簡直似有幽靈在室內。因此,程夢星等人認為是悼亡之作雖無確據,但跟詩中所表現的心理感受和環境氣氛倒是大體吻合的。
詩人的感覺很纖細。著意從纖細的感覺中寫出他的愁懷。所謂“見此愁景,即是愁人”(田蘭芳評語),可以用來說明詩的藝術構思。但紀昀曾經批評說:“此有意不肯說出,然不免有做作態,意到而神不到之作。夫徑直非詩也,含蓄而有做作之態,亦非其至也,此辨甚微。”不僅對這首詩的弱點作了評析,而且指出詩苑中有一種“意到神不到之作”,確實辨析入微,值得我們結合具體作品多加體會。
上一篇:李商隱《屏風》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商隱《吳宮》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