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題烏江亭》中外哲理詩賞析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這是一首著名的詠史詩。寫于池州刺史任上。烏江亭,在今安徽省和縣東北的烏江浦,相傳是項羽自殺的地方。據《史記·項羽本紀》所載,項羽兵敗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渡江避難,以圖東山再起。項羽自覺愧對江東父老,遂自殺。杜牧此詩開篇即言勝敗乃兵家常事,難于預期,問題的要害是如何對待失敗。次句即言,只有“包羞忍恥”才是好男兒。第三句乃是對烏江亭長“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見《史記·項羽本紀》)的藝術概括。末言,如果項羽能夠采納忠言,重返江東,再整旗鼓,卷土重來,戰爭的勝負尚不可預期。
項羽的兵敗烏江,抽刀自刎,曾經引起了后人的許多議論。以烏江亭為題寫作者代不乏人。宋人王安石即不同意杜牧的見解,另寫了一篇《烏江亭》予以反駁。其詩云:“百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多才俊,肯與君王卷土來?”王安石作為一位改革家,其詠史之作自有其獨到之處。他們爭論的焦點是項羽是否應該自刎,以及他重整旗鼓會不會成功。時至今日,人們自然不會再為此去打筆墨官司。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這篇作品里提出了一個如何對待挫折的問題,對今人倒不無啟示。項羽面對軍事上的失敗而自刎了,杜牧主張正視失敗,不要害怕挫折,而要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去爭取勝利,這其中自有令今人去玩味、去思索的地方。
上一篇:《李山甫·項羽廟》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王安石·題張司業詩》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