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基
寒雨連江又逆風,舟人怪我屢開篷。
老夫不為青山色,何事欹斜白浪中?
何紹基論詩,很強調要表現“真我”,要“人與文一”,但在何紹基詩中,真正能表現詩人的“真我”,又有所創新的,是他一些山水紀游詩,這類詩尤以小詩為勝,或靜中見動,或動中發情,具有一種自然、靜謐的生活美感,《逆風》頗能表現他這類詩的藝術風格。這首詩從動中著墨,寒雨、逆風、小舟,都處在動態之中,面對著連江寒雨逆風的自然景色,詩人與船夫由于境遇、地位不同,態度也就迥異。船夫駕馭著小舟,為生活奔波,也為旅客的安全,他無心于江水山色。詩人就不同了,他一生徜徉山水,山山水水,成了他追求藝術美感的一種享受,成了他詩作的生活源泉,正如他說的“每山水勝游,余皆有詩”(《丹山洞》自注)。因此,在連江寒雨逆風中行舟,正是他探勝求真的大好良機,他不能悶坐舟中,他要打開船篷,領受大自然風光,這就構成了他與船夫的矛盾,“舟人怪我屢開篷”,就是這種矛盾的形象描繪。“老夫不為青山色,何事欹斜白浪中”,詩人道出了他這次逆風行舟探勝的原因——詩人之所以不顧風浪中顛簸之苦,正是為了欣賞沿江山色而來。“不為”、“何事”(為什么)前后呼應,末句以反詰作結,對詩意的表達起到了強調的作用。短短幾句詩,通過形象的詩語,人物的情思交匯,不僅使詩人在連江、寒雨、逆風、行舟的景色中探勝的心態躍然紙上,也透露出一種在逆境中奮進的生活哲理,耐人尋思。
上一篇: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二十)》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江湜《由江山至浦城,雪后度越諸嶺,輿中得絕句九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