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地焚香閉閣眠,簟紋如水帳如煙。
客來夢覺知何處,掛起西窗浪接天。
蘇軾在“烏臺詩案”后,于元豐三年(1080)到黃州為團練副使,實為流放。元豐六年,朋友蔡景繁在黃州城南的臨皋為他修葺了幾間房屋,名曰“南堂”。這對正在難中,生活條件很差的蘇軾是一極大的幫助,《南堂》組詩就是為此而作,它抒發(fā)了作者置身南堂的感受和對朋友的謝意。
這里選的是第五首,描寫喬遷新居后安閑自得的生活情趣。首句“掃地焚香閉閣眠”,寫作者因文字獄而流放,心有余悸,所以不愿再沾惹是非,大白天也關門睡覺,酣然高臥,過著清靜安分的日子。次句“簟紋如水帳如煙”,緊承上句的“閉閣眠”,描寫所用的篾席光滑細密,蚊帳非常輕柔,說明睡具的舒適愜意。三、四兩句“客來夢覺知何處,掛起西窗浪接天。”寫夢覺之后的眼前之景,流露了對新居的喜愛之情。南堂依傍西山,俯臨長江。睡前為圖清靜,故閉戶關窗。睡夢中聽到有客來訪,猛然驚醒,一時竟然弄不清楚自己身在何處。待拉開窗子,眼見窗外波濤滾滾,水天相接,始知原來是住在新居。這種在生疏之地睡覺時出現(xiàn)的不適應,是一般人都很容易碰到的,但抓住轉瞬即逝的心理活動,寫出從睡夢到清醒一剎那間的疑惑情緒,卻是一般人所無能為力的,這里,就有了高下之分。
清人紀昀對這首詩評價很高,認為它“興象自然”。另據(jù)《王直方詩話》記載,蘇軾自己對這首詩也覺得滿意,曾將它題在邢敦夫的扇面上。
上一篇:晁端友《宿濟州西門外旅館》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黃庭堅《次韻石七三六言》古詩賞析與原文